《晨兴用俞立之韵》

时间: 2025-01-24 19:50:05

寒碧洲痕浅,深青地势平。

岩姿呈雅淡,树影碎空明。

窗纳一天晓,人怀千古荣。

移床高处坐,遥看日东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碧洲痕浅,深青地势平。
岩姿呈雅淡,树影碎空明。
窗纳一天晓,人怀千古荣。
移床高处坐,遥看日东生。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碧绿洲上痕迹浅薄,深邃的青色土地一片平坦。
岩石的姿态显得优雅而淡雅,树影在空中碎碎地闪烁。
窗外迎来一天的曙光,人们心中怀念着千古的荣光。
我将床移到高处坐下,远远地看着日出东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碧:形容水色清澈,带有寒意的碧绿。
  • 洲痕:指的是洲渚的痕迹。
  • 深青:指深厚的青色,形容大地的颜色。
  • 岩姿:岩石的形态。
  • 碎空明:树影在空中闪烁,明亮而不清晰的样子。
  • 一天晓:指清晨的光亮。
  • 千古荣:指古代的荣耀与成就。
  • 高处坐:指在高处坐下,观赏景色。
  • 日东生:日出东方。

典故解析: 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85-1348),字廷玉,号云泉,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戏曲作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借此表达了对古人荣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晨兴用俞立之韵》展现了清晨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哲思。开篇“寒碧洲痕浅,深青地势平”,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接着“岩姿呈雅淡,树影碎空明”,通过对岩石和树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窗纳一天晓”则是转折,诗人从外部景象转向内心的感受,提到“人怀千古荣”,在光明的晨曦中,诗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古人的荣耀,这种情感使他与历史产生了共鸣。最后一句“移床高处坐,遥看日东生”,诗人选择在高处观景,象征着一种超脱与向上的态度,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意,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碧洲痕浅:描绘出清冷的碧绿洲上轻浅的印痕,展现宁静的气氛。
  2. 深青地势平:深邃的青色大地,平坦而辽阔,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3. 岩姿呈雅淡:岩石的形态优雅而淡雅,显示出自然的美丽。
  4. 树影碎空明:树影在空中闪烁,带来一种朦胧的光亮感。
  5. 窗纳一天晓:窗外迎来清晨的曙光,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6. 人怀千古荣:人们心中怀念着世代的荣光,表达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7. 移床高处坐:选择在高处坐下,象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
  8. 遥看日东生:远远地望着日出,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连接,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如“寒碧”与“深青”。
  • 意象:通过“寒碧洲”、“树影”、“日东生”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思绪与情感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晨曦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古人荣耀的追思,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然的心境。诗歌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碧:象征着清幽与宁静。
  2. 深青:代表着大地的深厚与包容。
  3. 岩姿:象征坚韧与优雅。
  4. 树影: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5. 晨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6. 千古荣:象征历史的厚重与人类的成就。
  7. 日东生:象征未来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碧洲”意指什么? A. 冷清的水面
    B. 碧绿的草地
    C. 美丽的花园
    D. 远处的山脉

  2. 诗人选择在高处坐下的原因是? A. 观看风景
    B. 避免风寒
    C. 休息
    D. 思考人生

  3. “窗纳一天晓”中的“晓”指的是什么? A. 昨天
    B. 清晨的光亮
    C. 晚上的星星
    D. 中午的阳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王维的诗更注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历史的背景下,李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思,情感更为奔放,与张养浩的淡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张养浩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