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道中》

时间: 2025-01-11 02:13:26

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

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

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

故乡何处是?

愁绝晚风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
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
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
故乡何处是?愁绝晚风前。

白话文翻译:

在这荒凉的沙漠中,我感受到寒冷的极致。以前听说的情景,如今我亲眼所见。旅途中,行人的鬓发已染上白霜,野外的小店炊烟袅袅而无。白草覆盖了牛羊的牧场,黄云在空中飞翔,雕和鹗在天际翱翔。我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呢?在这傍晚的风前,我愁苦得无以言表。

注释:

  • 穷冱:穷困的寒冷,形容天气严寒。
  • 沙漠:荒凉的地方,这里指代遥远的旅途。
  • 鬓有雪:鬓发上有了白色的霜,形容年老或行途艰辛。
  • 灶无烟:指没有炊烟,形容孤寂。
  • 白草牛羊地:白色的草地上有牛羊,形容荒凉的景象。
  • 黄云雕鹗天:黄云在空中,雕和鹗在飞翔,描绘了一幅野外的景象。
  • 愁绝:极度的忧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它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代表作品有《天净沙·秋思》等。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行旅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感慨,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游子流亡的情况普遍。

诗歌鉴赏:

《上都道中》是一首充满旅途孤独和对故乡思念的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荒凉的沙漠、寒冷的天气以及游子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诗的开篇“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感受,既有对环境的描述,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接着“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两句展现了旅人因岁月流逝而苍老的形象,以及所遇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描绘出一幅苍凉的自然图景,白草和牛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黄云雕鹗天”则增强了远方的神秘感与孤独感。最后一句“故乡何处是?愁绝晚风前。”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游子在自然的壮丽与荒凉中,深感无奈与孤独,思念故乡的情绪愈发强烈,愁苦的心情在晚风中显得尤为刺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倾诉,展现了游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穷冱惟沙漠”:在这荒凉的沙漠中感受到极度的寒冷。
    • “昔闻今信然”:以前听说的情景,今天我亲眼所见。
    • “行人鬓有雪”:形容旅途中的人因辛劳而鬓发染白。
    • “野店灶无烟”:荒野的小店没有炊烟,显得冷清。
    • “白草牛羊地”:白草覆盖的地方,牛羊在此徘徊,景象凄凉。
    • “黄云雕鹗天”:黄云在空中,雕和鹗飞翔,增添了自然的荒凉感。
    • “故乡何处是?”:游子在外,困惑自己的故乡在哪里。
    • “愁绝晚风前”:在傍晚的风中,愁苦的心情难以自已。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沙漠比作极寒之地,形象生动。
    • 对仗:如“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如“白草”“黄云”,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沙漠:象征着孤独和艰难的旅程。
  • 白草:表示荒凉和无情的自然环境。
  • 黄云:象征着遥远的故乡和无尽的思念。
  • 行人:代表着漂泊的游子,承载着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是: A. 山川
    B. 沙漠
    C. 湖泊

  2. “行人鬓有雪”中的“雪”指代: A. 冰冷的雪
    B. 白发
    C. 雪花

  3.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A. 忘却
    B. 思念
    C. 欢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上都道中》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兄弟情深,而《上都道中》则是在旅途中对故乡的孤独感受,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