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爱云庄好,衡门昼寂然。
苔香花覆砌,石润竹通泉。
独处蓬为室,闲游杖挂钱。
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云庄的美好,衡门在白天显得宁静而安详。
青苔散发着香气,花儿覆盖了石阶,石头滋润着竹子,竹子通往泉水。
独自住在蓬草搭成的房间里,闲游时将拐杖挂在腰间。
在白发苍苍的乡村里,我并未感到对前辈的愧疚。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庄:云雾缭绕的庄园,象征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 衡门:指门扇,形容安静的环境。
- 苔香:青苔的香气,形容自然的气息。
- 蓬:指蓬草,用来搭建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杖:拐杖,代表闲适的生活状态。
- 前贤:指前辈的名士或贤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白头乡社”,可以理解为乡村的长者,表明作者虽然年长,但心中无愧于前人,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字子庚,号云庄,生于今江苏省。张养浩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追求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常常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超脱。
创作背景
《我爱云庄好》系列诗作反映了张养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种向往更显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透过“云庄”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我爱云庄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紧接着通过“衡门昼寂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自然之中。
诗中“苔香花覆砌,石润竹通泉”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石头的润泽与竹子的生长,暗示了自然力量的滋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独处蓬为室,闲游杖挂钱”中,诗人表现出独处的自在与闲适,拐杖的存在则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随性,显示了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最后一句“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则是对前辈的尊重与自我肯定,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历史的沉淀。
整首诗以淡泊的情感、优雅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爱云庄好:直接表达了对云庄的热爱,说明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所。
- 衡门昼寂然:描绘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增强了隐居的氛围。
- 苔香花覆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 石润竹通泉:石头与竹子的搭配,象征着自然的滋养与和谐。
- 独处蓬为室:强调了诗人独处的状态,表现出一种简朴生活的态度。
- 闲游杖挂钱:闲适的生活状态,暗示与世无争的态度。
- 白头乡社里:诗人自省,年龄的增长并未让他感到对前辈的愧疚。
- 未觉愧前贤:强调了对前辈的尊重和自我肯定,表达了一种无愧于心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自然景物隐喻诗人的心境,如“苔香花覆砌”暗示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对仗:如“独处蓬为室,闲游杖挂钱”,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云庄”、“苔香”、“白头”等意象,营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宁静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无愧于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庄:象征隐逸、理想生活的场所。
- 苔香:代表自然的气息,象征简朴与清新。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隐士相联系。
- 杖:象征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超然的心境。
- 白头:象征年长与智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淀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我爱云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前贤的愧疚 -
诗中提到的“衡门昼寂然”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街市
B. 宁静的环境
C. 田园的繁忙 -
“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A. 对前辈的懊悔
B. 对前辈的尊敬与自信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之美。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张养浩与王维的诗风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具禅意和哲理,而张养浩的作品则更直接表现了生活的宁静与闲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张养浩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