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1:53:43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白话文翻译:

男儿投身征战,最大的愿望是建立非凡的功勋。然而现实却是像奴隶一样,生死全凭将军的命令。敌人来时无法出击,敌人退去后才得知消息。看着腰间的宝剑,虽然刻有星斗图案,却徒有其表。难道这剑不能为主人所用,只能与钝刀为伍吗?自己仍然坚守着旗帜和伞盖,但何时才能分得封地呢?

注释:

  • 树奇勋:建立非凡的功勋。
  • 奴隶:比喻士兵在将军的控制下,没有自主权。
  • 寇:敌人。
  • 星斗文:指剑上雕刻的星斗图案,象征宝剑的珍贵。
  • 铅刀:比喻钝刀,指无用的武器。
  • 麾盖:指挥战斗的旗帜和伞盖。
  • 茅土:指封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有贞(1407-1472),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元玉,号天全,江苏吴县人。他曾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等职,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文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军队的现实状况,士兵在将军的严密控制下,缺乏自主权和战斗机会,表达了作者对士兵命运的同情和对战争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士兵的愿望与现实,深刻揭示了战争中士兵的无奈和悲哀。诗中“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表达了士兵对功勋的渴望,但紧接着的“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则揭示了他们在将军控制下的无助。后文通过“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和“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士兵的宝剑虽有星斗之文,却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只能与无用的铅刀为伍。最后,“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表达了士兵对封地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士兵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表达了士兵投身战场的初衷,希望建立非凡的功勋。
  2.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揭示了士兵在将军控制下的无助和无奈。
  3.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的被动和无能为力。
  4.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通过宝剑的意象,表达了士兵对自己无法发挥作用的悲哀。
  5.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对比宝剑与铅刀,强调了士兵的无奈。
  6.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表达了士兵对封地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士兵的愿望与现实的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比喻:将士兵比作奴隶,宝剑比作铅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意象:通过宝剑、铅刀、麾盖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中士兵命运的同情和对战争现实的批判。通过士兵的愿望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士兵在将军控制下的无助和无奈,以及他们对封地的渴望与现实的遥不可及。

意象分析:

  • 宝剑:象征士兵的勇气和希望,但在这里却无法发挥作用,表达了士兵的悲哀。
  • 铅刀:象征无用的武器,与宝剑形成对比,强调了士兵的无奈。
  • 麾盖:象征士兵的坚守和职责,但在这里却显得无助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表达了士兵的什么愿望? A. 获得封地 B. 建立非凡的功勋 C. 成为将军 D. 获得自由

  2. 诗中“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揭示了士兵在将军控制下的什么状态? A. 自由 B. 无助和无奈 C. 勇敢 D. 独立

  3. 诗中“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士兵的悲哀? A. 宝剑 B. 铅刀 C. 麾盖 D. 星斗

  4. 诗中“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表达了士兵对什么的渴望? A. 自由 B. 封地 C. 将军的信任 D. 战斗的机会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悲哀。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士兵对边疆的坚守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徐有贞《古从军行三首 其三》与杜甫《兵车行》:两者都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悲哀,但徐有贞的诗更侧重于士兵的个人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徐有贞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全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