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其四 题读易图》

时间: 2025-02-04 15:41:04

西府中枢,剖竹分符。

春梦后、一事都无。

传神阿堵,似者谁与。

是少狂客,中傲吏,老潜夫。

一曲红幺,三生翠袖。

天知道、诗酒吾徒。

晚年学易,忏悔消除。

有遁之六,渐之二,履之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其四 题读易图
作者: 吴绮〔清代〕

西府中枢,剖竹分符。春梦后一事都无。
传神阿堵,似者谁与。是少狂客,中傲吏,老潜夫。
一曲红幺,三生翠袖。天知道诗酒吾徒。
晚年学易,忏悔消除。有遁之六,渐之二,履之初。

白话文翻译:

在西府的中枢位置,剖开竹子以分开符号。春梦过后,便没有了任何事情。
传神的阿堵,像这样的人有谁呢?是那些少年的狂客,傲慢的官吏,以及老年的隐士。
一曲红色的幺曲,三生的翠色袖子。天知道我与诗酒为伴的日子。
晚年学习《易经》,忏悔与消除。逃避的有六条,渐进的有两条,初步的则是履行。

注释:

  • 西府中枢:指的是西方的中心或重要地带。
  • 剖竹分符:剖开竹子以分出符号,意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解析。
  • 春梦:春天的梦,常用来比喻短暂的美好时光。
  • 传神阿堵:传神的物体,阿堵是指物体,形容传递神韵的事物。
  • 少狂客:年轻的狂妄之客。
  • 傲吏:高傲的官吏。
  • 老潜夫:年长的隐士。
  • 红幺:一种曲调或乐器,常带有情感色彩。
  • 翠袖:指的是绿色的袖子,象征优雅。
  • 忏悔消除:指的是对过往错误的悔恨与消除。
  • 遁之六、渐之二、履之初: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分别指逃避、渐进和初步的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雅致著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绮晚年,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易经》的研究,传达了对诗酒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行香子 其四 题读易图》展现了吴绮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哲学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西府中枢”的描绘,暗示了思考与探索的中心。开篇的“剖竹分符”生动地表现了对复杂事物的深入剖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春梦后一事都无”则透出一种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与遗憾,时间的流逝使得许多美好瞬间都化为了虚无。在此,吴绮通过对人事的观察,探讨了人性中的狂妄与傲慢。“少狂客,中傲吏,老潜夫”则代表了不同阶段人的心态与处世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后半部分提到“一曲红幺,三生翠袖”,通过音乐与衣物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多彩与丰富。在“天知道诗酒吾徒”中,诗人表现了对诗酒生活的热爱,似乎在说,唯有诗酒能够陪伴他渡过人生的孤独与岁月。

最后,诗人提到晚年学习《易经》,体现了他对智慧的追求与对过往错误的忏悔。这种学习与反思,显示出他在生命的后期对内心的沉淀与升华。整体而言,吴绮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他的独特视角与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府中枢,剖竹分符:描绘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
    • 春梦后一事都无:感慨时间流逝后的虚无感。
    • 传神阿堵,似者谁与:探讨真正有深度的人格特质。
    • 是少狂客,中傲吏,老潜夫:不同人生阶段的性格特征。
    • 一曲红幺,三生翠袖:音乐与优雅的结合,象征人生的美好。
    • 天知道诗酒吾徒: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与酒的热爱。
    • 晚年学易,忏悔消除:体现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春梦”比喻人生短暂与虚无。
    • 对仗: 如“少狂客,中傲吏,老潜夫”,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哲学,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西府中枢: 象征思考与探索的中心。
  • 春梦: 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红幺与翠袖: 代表艺术与优雅,象征人生的丰富多彩。
  • 忏悔: 反映对过往的悔恨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梦”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短暂的美好时光
    C. 忧伤的回忆

  2. “中傲吏”指的是哪种人? A. 年轻的诗人
    B. 高傲的官吏
    C. 隐居的老者

  3. 诗人晚年学习了什么? A. 《道德经》
    B. 《论语》
    C. 《易经》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吴绮与李白的诗风对比:吴绮更注重内心感受与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浪漫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易经》相关解读与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