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时间: 2025-02-04 15:47:09

寂寂寥寥。

洒洒潇潇。

淡生涯、一味逍遥。

傍临谷口,斜枕山腰。

有竹篱门,荆扫帚,草团标。

宽布麻袍。

大绪长绦。

拄一条、曲律藤梢。

黄精自煮,苍术亲熬。

有瓦汤瓶,砂釜灶,葫芦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寂寂寥寥。洒洒潇潇。淡生涯一味逍遥。
傍临谷口,斜枕山腰。有竹篱门,荆扫帚,草团标。
宽布麻袍。大绪长绦。拄一条曲律藤梢。
黄精自煮,苍术亲熬。有瓦汤瓶,砂釜灶,葫芦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悠闲的生活场景:
寂静而空旷的环境中,细雨潇潇落下,生活的滋味是那样的淡泊与逍遥。
我靠近山谷的入口,斜靠在山腰,
有竹篱笆的门,扫着荆棘的扫帚,草团做的标记。
穿着宽松的麻袍,系着长长的带子,
手里拄着一根弯曲的藤条。
我自己煮的黄精,亲自熬的苍术,
还有瓦罐里的汤水,砂锅里的灶火,葫芦瓢在旁边。


注释

  • 寂寂寥寥:形容环境的安静和空旷。
  • 洒洒潇潇:形容细雨纷纷的样子。
  • 淡生涯:指生活的淡泊与平和。
  • 竹篱门:用竹子做的栅栏门。
  • 荆扫帚:用荆条制成的扫帚。
  • 草团标:用草团做成的标记,可能指代地界或指示方向的工具。
  • 黄精苍术: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和保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词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元代。在元代,词作为一种文体逐渐发展,许多作品表达了士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看作是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行香子》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高度向往。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氛围。开头的“寂寂寥寥”与“洒洒潇潇”将心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孤独却又平静的心态。接着,作者通过“竹篱门”、“荆扫帚”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与真实。此处的生活虽简陋,却透出一种自然的美感与安宁。

词中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态度:淡泊明志,追求心灵的自由。最后几句通过“黄精自煮,苍术亲熬”等描写,展现了作者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对健康生活的重视。整体而言,《行香子》不仅是一幅生活画卷,更是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寥寥”:描述环境的孤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洒洒潇潇”:细雨轻轻落下,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淡生涯一味逍遥”:表达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傍临谷口,斜枕山腰”:地理位置的描绘,突显出自然的环绕与亲近。
  • “有竹篱门,荆扫帚,草团标”:生活的细节,体现出乡村的质朴与自然。
  • “宽布麻袍,大绪长绦”:服饰的描述,展现了简单而舒适的生活方式。
  • “拄一条曲律藤梢”:借助藤条的形象,象征着平和与随性。
  • “黄精自煮,苍术亲熬”:自煮的中药,体现出对健康的关注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 “有瓦汤瓶,砂釜灶,葫芦瓢”:生活器具的描绘,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生活的态度。
  • 拟人:用“洒洒潇潇”将雨水赋予了生动的形态。
  • 对仗:词中“竹篱门”与“荆扫帚”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乡村隐逸生活的热爱,追求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寂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 细雨:代表着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温柔。
  • 竹篱:象征自然的质朴与生活的简约。
  • 草团:隐喻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 中药:体现了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乡村
    C. 繁华的街道

  2. “洒洒潇潇”中的“潇潇”是指什么?
    A. 细雨
    B. 清风
    C. 阳光

  3. 诗中提到的“黄精”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食品
    C. 一种调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思考。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可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苏轼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但更具哲理性与深邃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词曲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