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芝房漆室吟》

时间: 2024-09-19 22:00:02

华岳冲天起,黄河倒海来。

文章如此壮,家国亦同哀。

寒烛沧江夜,春花洛下杯。

吾侪何所虑,已有中兴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岳冲天起,黄河倒海来。
文章如此壮,家国亦同哀。
寒烛沧江夜,春花洛下杯。
吾侪何所虑,已有中兴才。

白话文翻译

华山直插云天,黄河水势如潮。
文章如此壮丽,国家同样令人悲伤。
在寒冷的烛光下,沧江夜色迷离,
春花绽放时,洛水边举杯共饮。
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中兴之才已然出现。

注释

  • 华岳:指华山,位于陕西,是五岳之一,象征伟岸和巍峨。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壮阔和奔腾不息的气势。
  • 家国:家与国,表示个人的悲欢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 寒烛:昏暗的蜡烛,象征夜晚的孤寂和悲凉。
  • 沧江:指长江,常常用来代表江河的壮丽和历史。
  • 春花: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中兴才:指具有复兴国家能力的人才。

典故解析

  • 华岳与黄河:华山和黄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华山代表坚韧和巍峨,黄河则象征中华民族的奔放和力量,二者结合强调了国家的伟大和壮丽。
  • 寒烛与春花:夜晚的寒烛象征着渺小与孤独,而春花则象征着希望与未来,两者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江以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壮阔自然的描绘和对家国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华岳与黄河的壮丽景象,开篇便引人入胜,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浩荡。接着,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悲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描绘上,还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寒烛沧江夜”对比“春花洛下杯”,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生命力与希望。尽管面临困境,但“中兴才”的出现让诗人感到振奋,这一情感的转变揭示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壮阔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家国命运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岳冲天起:华山直插云天,象征着伟岸的气势。
  2. 黄河倒海来:黄河奔腾而下,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3. 文章如此壮:诗人对文学的赞美,强调文学的力量。
  4. 家国亦同哀:家与国同样面临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5. 寒烛沧江夜:夜晚的孤独与寒冷,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气氛。
  6. 春花洛下杯:春天的花朵象征希望,与举杯共饮的场景形成对比。
  7. 吾侪何所虑:面对困境,诗人反问自己,何必再忧虑。
  8. 已有中兴才:新的英雄人物将会出现,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华岳冲天起,黄河倒海来”,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寒烛”与“春花”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和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诗人在面对困境时,鼓励人们要有信心,坚信中兴之才的出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岳:象征伟岸与坚毅。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 寒烛:象征孤独与寂寞。
  • 春花:象征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岳”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华山
    • C. 衡山
    • D. 嵩山
  2. “寒烛沧江夜”中,“寒烛”象征什么?

    • A. 光明
    • B. 孤独
    • C. 财富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中兴才”主要指什么?

    • A. 诗人
    • B. 国家复兴的人才
    • C. 农民
    • D. 商人

答案

  1. B. 华山
  2. B. 孤独
  3. B. 国家复兴的人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本诗的“黄河倒海来”均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但后者更结合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江以鋐研究》

以上内容为《读孙芝房漆室吟》的详细解析及相关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