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0:15:18

清明才过翠眉低,竟日悠扬路不迷。

舞蝶偶同游绮陌,飞花常伴葬香泥。

风回水槛飘难定,雨压山桥落更齐。

羌笛倦吹春已老,离人愁听子规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花 其一
作者: 盛钰 〔清代〕

清明才过翠眉低,
竟日悠扬路不迷。
舞蝶偶同游绮陌,
飞花常伴葬香泥。
风回水槛飘难定,
雨压山桥落更齐。
羌笛倦吹春已老,
离人愁听子规啼。

白话文翻译

清明节刚过,柳枝低垂,
整日悠然自得,路途也不迷失。
蝴蝶偶尔翩翩起舞,游荡在华丽的陌上,
飞舞的花瓣常伴随葬礼的香泥。
微风轻拂水边的栏杆,难以停留,
细雨打湿了山间的桥,落下的花瓣更显齐整。
羌笛已疲惫地吹奏,春天也已渐渐老去,
离人的忧愁在子规的啼鸣中愈加浓厚。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眉:指柳树的枝叶,形容细长而柔美。
  • 绮陌:华丽的路途,常用于描绘美丽的景色。
  • 葬香泥:指葬礼时用的香料,暗示离别与哀伤。
  • 羌笛: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清明:指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时节,寓意怀念与离别。
  • 子规:即杜鹃,古诗常用其啼声来表现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盛钰,清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杨花》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感慨。诗中蕴含着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杨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氛围。诗的前四句以清明后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柳枝低垂、蝴蝶翩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然而,这种美好并不持久,随着羌笛的倦鸣和子规的啼叫,诗人将视角转向了离别与忧愁。

尤其在“飞花常伴葬香泥”一句中,诗人用飞舞的花瓣与葬礼香泥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里不仅有春天的美丽,也有对逝去的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此外,诗中“风回水槛飘难定,雨压山桥落更齐”两句,既描绘了风雨之中自然的无常,又隐喻着人生的变迁和爱情的离合。整首诗在优雅的意象中渗透着深刻的情感,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才过翠眉低:清明节刚过,柳枝低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竟日悠扬路不迷:悠然自得,纵情游玩,心境宁静。
  • 舞蝶偶同游绮陌:蝴蝶在美丽的道路上翩翩起舞,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飞花常伴葬香泥:花瓣随风飘落,伴随在葬礼的香泥之上,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花”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风和雨似乎有了意志,影响着自然的变化。
  • 对仗:如“清明才过”与“春已老”,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随之而来的离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人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春天与生命,也暗示离别与无常。
  • 羌笛:代表思乡与忧愁的情感。
  • 子规:与离别相连,常被用于表达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翠眉”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植物?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2.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愤怒
    D. 无聊

  3. “飞花常伴葬香泥”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平静
    D. 兴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感叹春天的变迁,但更多描绘的是战乱对生活的影响;而盛钰的《杨花》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生命的无常,却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盛钰诗词研究》

此分析与学习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杨花 其一》的诗意、背景及情感,促进对古诗词的欣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