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七》
时间: 2025-01-26 00:4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其七
谟诰出中枢。开国规模。万方曾此望晨趋。
元老忧勤商略地,高阁云徐。
行柳覆民居。宛宛春渠。丁家桥近后湖西。
不是汉唐钩党旧,大业皇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国家的建立和人民对未来的期望。国家的谋划和方针都在中央制定,开国的规模宏伟,四方人民曾在这里朝朝暮暮地期待着希望的到来。元老们为国忧虑,勤勉地商讨治国的措施,云雾缭绕的高阁中,他们的思考如同缓缓飘动的云彩。
柳树遮蔽着民众的居所,潺潺的春水流淌。丁家桥靠近后湖的西边。这里不同于汉朝和唐朝的旧日辉煌,而是大业初开的崭新局面。
注释:
- 谟诰:指国家的法规、政策。
- 中枢:指中央政府。
- 晨趋:指朝夕期待。
- 元老:指国家的老资格、资深的政治人物。
- 商略:指商讨、计划。
- 高阁云徐:形容高处的楼阁上,云彩缓缓飘动。
- 行柳:指柳树生长,遮蔽。
- 宛宛:形容水流的柔和。
- 钩党旧:指汉唐时期的旧政治势力。
- 大业皇初:指新的伟大事业刚刚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陆一,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经历了社会的剧变。他的诗风常常体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作品中融入了历史感与时代感。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国家建立初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往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新政权的期待与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七》以其清晰的结构和鲜明的情感传达了对国家建设的思索,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开篇即点出“谟诰出中枢”,强调国家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兴旺的关键,显示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重视。而“万方曾此望晨趋”则描绘了四方人民对新政权的期待,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的热情与希望。在诗句中,元老们“忧勤商略地”表明了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行柳与宛春渠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着国家的生长与繁荣。而“丁家桥近后湖西”的描写则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美丽的地方画卷,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不是汉唐钩党旧,大业皇初”明确地指出了新旧的交替,表现了对新生事物的珍视与对历史的反思。这首词不仅是对政治的思索,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赞美,体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谟诰出中枢”:强调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开国规模”:展现国家建立的宏伟蓝图。
- “万方曾此望晨趋”:描绘人民对新政权的期待。
- “元老忧勤商略地”:表达政治家的辛勤与责任。
- “高阁云徐”:隐喻政治思考的高远与深邃。
- “行柳覆民居”:表现民众生活环境的优美。
- “宛宛春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丁家桥近后湖西”:具体描绘了地点,增加了生活气息。
- “不是汉唐钩党旧”:指向历史的变迁。
- “大业皇初”:展现新政权的开端与未来的可能。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政权的对比,增强了历史感。
- 意象:柳树与春水的结合,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比喻:将政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新政权建立的期待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春渠: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高阁:寓意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丁家桥:代表生活的安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谟诰出中枢”意指什么?
- A. 国家政策的制定
- B. 人民的期待
- C. 历史的回顾
-
“宛宛春渠”中的“宛宛”形容的是:
- A. 柳树的形态
- B. 水流的柔和
- C. 人们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高阁云徐”意象主要反映了:
- A. 政治的高远理想
- B. 自然景观的美丽
- C. 人民的生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浪淘沙》
- 李清照《浪淘沙》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浪淘沙》多描绘个人情感,而王陆一的《浪淘沙 其七》则更侧重于国家与历史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王陆一研究资料集》
以上为对《浪淘沙 其七》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