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村居》
时间: 2025-01-11 20:0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村居
作者: 沈泓 〔明代〕
长堤细柳隐虹桥,弄笙箫,伴渔樵。
醉倚枫林,仰面挂诗飘。
释卷正逢秋水涨,临古渡,放轻舠。
夕阳西下暗窗绡,雁声高,笛声遥。
碧簟凉生,细雨燕辞巢。
隔岸篝灯孤艇泊,沽浊酒,短扉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长堤边的细柳树掩映着虹桥,悠扬的笙箫声伴随着渔夫和樵夫的劳作。诗人醉倚在枫林下,仰望天空,感受到诗意飘荡。此时正值秋水上涨,诗人把书卷放下,轻轻划着船,悠然自得。夕阳西下,窗帘在暗淡的光线中轻轻摇曳,远处传来雁鸣和笛声。凉爽的碧簟上,细雨纷纷,燕子即将离巢。河对岸篝火闪烁,孤船停泊,诗人一边沽酒,一边轻敲短扉。
注释
- 长堤:指长长的堤岸。
- 细柳:细长的柳树,常象征柔美的景色。
- 虹桥:指拱形的桥,形似彩虹。
- 弄笙箫:指吹奏笙和箫,表现音乐的悠扬。
- 醉倚:醉意朦胧地依靠。
- 释卷:放下书卷,表示不再阅读。
- 古渡:古老的渡口,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碧簟:青色的竹席,象征清凉的环境。
- 篝灯:篝火灯,通常用于夜晚照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雁声”和“笛声”常见于古诗中,雁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笛声则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泓,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沈泓的隐居生活时期,诗人深入自然,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江城子 村居》是一首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整个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长堤细柳隐虹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渔夫和樵夫的劳作为这一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诗人醉倚于枫林,仰面而望,似乎在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随着秋水的上涨,诗人释卷停下来,放轻舠,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夕阳西下,窗帘轻摇,雁声和笛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宁静氛围。诗的最后,篝灯下的孤艇和沽酒的短扉敲打声更是加深了这种宁静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夜晚生活的眷恋。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追求恬淡生活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堤细柳隐虹桥:描绘了长堤上细柳掩映的美丽景致。
- 弄笙箫,伴渔樵:音乐的悠扬伴随着渔夫和樵夫的身影,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和谐。
- 醉倚枫林,仰面挂诗飘:诗人在醉意中倚靠着枫树,仰望天空,诗意在心中飘荡。
- 释卷正逢秋水涨:正当秋水上涨时,诗人放下书卷,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 临古渡,放轻舠:在古老的渡口,诗人轻轻划动船桨,享受宁静时光。
- 夕阳西下暗窗绡:夕阳西沉,窗帘在暗淡的光线中轻轻摇曳,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雁声高,笛声遥:高飞的雁声和遥远的笛声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碧簟凉生,细雨燕辞巢:凉爽的竹席上细雨纷落,燕子即将离巢,象征自然的流转。
- 隔岸篝灯孤艇泊:对岸的篝火和孤独的船只停泊,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
- 沽浊酒,短扉敲:诗人一边品酒,一边轻敲短扉,表现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虹桥”比喻桥的美丽。
- 拟人:窗帘轻摇,似乎在与夕阳对话。
- 对仗:如“雁声高,笛声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独特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柳:象征柔美和温柔的自然。
- 虹桥:象征美丽与和谐。
- 枫林:象征秋天的气息,带有浓厚的情感。
- 雁声: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有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虹桥”象征什么? A. 劳作
B. 美丽与和谐
C. 秋水 -
诗人醉倚于哪里? A. 柳树
B. 枫林
C. 渡口 -
“雁声高,笛声遥”中的“高”与“遥”有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以静谧的夜晚表达思乡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