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倡和诗》
时间: 2025-01-11 19:4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饮酒倡和诗
作者: 王侑 〔宋代〕
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江西旴江地区的文化和人文风貌,指出这里有丰富的文物和醇厚的风气,但又有些许缺失。诗人认为,乡贤是维护社会道德的重要力量,应该共同修订礼仪,促进民众的道德教育。诗的后两句则提到,尽管自己已年迈,但依然坚定地信仰天理人心,认为真正的道理并不难以理解。
注释
生僻字和词语解释:
- 旴江:指江西省的旴江,流域文化丰富。
- 文物:文化遗产、历史遗物。
- 醇风:指淳厚的风气。
- 端藉:依靠、凭借。
- 乡贤:指乡里的贤人,通常是德高望重的人。
- 礼饮:指礼仪和饮酒的风俗。
- 迪:启迪、引导。
- 彝:指道德规范。
- 厖眉华发:形容年长,眉毛和头发都已白。
- 圜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
- 王道:指仁义之道。
典故解析:
- “三代仪”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和制度,代表古代华夏文明的高度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乡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关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诗人借饮酒之际倡导乡贤共同维护社会风气,通过修订礼仪来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
诗歌鉴赏
《乡饮酒倡和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乡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通过描写旴江地区的文化特色,诗人传达了对人心向善、礼仪重要性的关注。诗中提到的乡贤,象征着地方的德行力量,表明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呼唤。
诗的前两句,诗人用“盛”与“欠”两词形成对比,既肯定了旴江地区的文化底蕴,又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显示了他的敏锐和深刻。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呼吁乡贤们共同努力,修复社会的礼仪和道德,以此来提升民众的精神面貌。
后四句则通过个人感悟来升华主题,诗人以自己的年长经历来强调天理人心的普遍性,指出真正的道理并不难以理解,反映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深刻,既有现实的关怀,又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旴江文物盛江西:旴江地区的文化遗产丰富,表明了地方的历史底蕴。
- 有底醇风欠转移:虽然有淳厚的风气,但仍有不足之处,暗示社会风气的缺失。
- 端藉乡贤扶世道:依靠乡贤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道德和正义。
- 共修礼饮迪民彝:共同修订礼仪,启迪民众的道德规范。
- 厖眉华发四朝老:年长者在社会中应负起责任,经历了四朝的变迁。
- 方领圜冠三代仪:代表着古代的礼仪和身份认同。
- 天理人心非外有:真正的道理和人心并不在外部,而是内心的信仰。
- 信乎王道不难知:坚信仁义之道是不难理解的,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信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盛江西”与“欠转移”,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比喻:将乡贤比作维护道德的力量,形象而富有说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文化传承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乡贤的期待与信任,倡导以仁义之道来引导社会风气。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乡贤:代表着社会的道德力量,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 礼饮:反映了人际交往中重视礼节和风俗的文化内涵。
- 天理人心:象征着内心的道德信仰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乡贤”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德高望重的人
C. 外地人
D. 农民 -
诗中“天理人心非外有”是什么意思? A. 人心向善
B. 道理在外部
C. 人心复杂
D. 不容易理解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改善民众的道德水平? A. 金钱
B. 教育
C. 修订礼仪
D. 外部压力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侑的《乡饮酒倡和诗》更侧重于社会道德和文化传承,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洒脱。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王侑诗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侑及其作品的背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