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冯母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4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不须窃药居明月,自解将心结暗霜。
片匣远飞鸾字重,单雌亲刷凤毛长。
罗敷虽老携筐在,付与吴姬出采桑。
白话文翻译:
青史上将来会有多少行字迹,太夫人所传的故事正居于其中。
不必在明亮的月光下偷偷采药,自然可以解开心中的结,免受暗霜的侵扰。
那装有鸾字的匣子远远飞去,单独的雌鸟亲自刷洗着凤毛。
罗敷虽然已老,仍然手提筐子在采桑,她将这一切托付给吴姬。
注释:
- 青史:指历史的记载,常用于泛指未来的历史记载。
- 太夫人:指高贵的女性,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重要女性。
- 窃药:指偷偷地采药,含有不正当的意味。
- 明月:象征光明、清澈的夜空。
- 匣:指一种容器,这里暗指装有情感或记忆的东西。
- 鸾字:指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美好的情感。
- 罗敷:古代传说中的美人,代表女性的典雅和美丽。
- 吴姬:可能指来自吴地的女子,象征着女性的劳动和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晚号徐文长,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以及戏曲作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极高的艺术成就而闻名,尤其在诗词和绘画方面,独树一帜。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色。
创作背景:
《桐乡冯母》是徐渭在其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受到了某位女性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女性美德和生活智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的形式,字数较为均匀,展现了作者对音韵的考究与把握。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女性角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开篇提到“青史”,表明了对历史的关注,似乎在暗示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的“太夫人传在中央”,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在历史中的不可或缺,暗示着女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紧接着“不须窃药居明月”,则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告诫人们不必在光鲜的表象下偷偷摸索,而应当以坦诚的心态面对生活。
后两句通过“罗敷”与“吴姬”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勤劳,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历史感,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史他年定几行:暗示未来的历史将如何书写,表明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 太夫人传在中央:强调女性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可能指代某位伟大的女性。
- 不须窃药居明月: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一种光明正大的生活态度。
- 自解将心结暗霜:暗示内心的困惑和对生活的理解。
- 片匣远飞鸾字重:象征着珍贵的情感,暗示对过去的留恋。
- 单雌亲刷凤毛长:表现出女性的独立与坚韧。
- 罗敷虽老携筐在:罗敷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美丽与勤劳,即使年老仍然不减她的魅力。
- 付与吴姬出采桑:把美好的工作与生活传递给下一代女性,传达出一种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青史,强调历史的不可磨灭。
- 对仗:如“片匣远飞鸾字重,单雌亲刷凤毛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鸾、凤等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赞美,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女性的坚韧与美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史:象征历史的长河,代表人类文明的积淀。
- 太夫人:象征着女性的智慧与慈爱。
- 明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 鸾字、凤毛:象征着美好、高贵的情感。
- 罗敷、吴姬:分别代表了古典女性的美丽与劳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史”指代什么?
- A. 未来的历史
- B. 现实生活
- C. 古代文化
- D. 自然现象
-
“罗敷虽然已老”中的“罗敷”指代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种花
- C. 女性的美丽
- D. 一种食物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女性的赞美
- C. 对生活的感悟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长恨歌》与《桐乡冯母》:两者都涉及对女性的赞美,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悲剧,而《桐乡冯母》则表现出女性的坚韧与生活智慧。
- 《静夜思》与《桐乡冯母》:都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思,但《静夜思》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桐乡冯母》则对女性角色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