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次朝》

时间: 2025-04-27 05:32:07

昨日凉云绛色微,朝来南鸟北笼飞。

一丸自弄玄黄剧,百线争穿傀儡机。

小劫鳌蹄撑略住,大人龙伯负将归。

何年姤复鞭为马,数尽河沙未放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至次朝
作者: 徐渭 〔明代〕

昨日凉云绛色微,
朝来南鸟北笼飞。
一丸自弄玄黄剧,
百线争穿傀儡机。
小劫鳌蹄撑略住,
大人龙伯负将归。
何年姤复鞭为马,
数尽河沙未放鞿。

白话文翻译:

昨天的云彩微微呈现出绛色的凉意,
今天早晨南方的鸟儿在北面的笼子里飞翔。
一颗颗的珠子在玩弄着黑白的戏剧,
成百上千的线条争相穿过傀儡的纺织机。
小劫的巨鳌支撑着微微停住,
大人龙伯则背负着归去的重任。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用鞭子驱马,
数尽河沙也无法放下缰绳。

注释:

  • 凉云:指凉爽的云彩。
  • 绛色:一种红色,呈深红或紫红色。
  • 南鸟北笼:比喻南方的鸟在北方被关住,象征离别或困境。
  • 玄黄剧:黑白对比的戏剧,可能指人生的悲欢离合。
  • 傀儡机:用来操纵傀儡的机具,象征被操控的命运。
  • 小劫鳌蹄:小的灾难或冲突,鳌象征着力量。
  • 龙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威严和权势。
  • 鞭为马:用鞭子驱动马,象征着控制和引导。
  • 河沙:浩瀚的沙子,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和学者。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常常融合诗、书、画于一体,表现出深刻的个体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徐渭的诗歌充满了哲思和人生感悟,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长至次朝》是徐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明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个体命运受到极大影响。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操控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长至次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交融。首联“昨日凉云绛色微”,通过对天气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清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接下来的“朝来南鸟北笼飞”,则透露出一种被困的感觉,象征着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

诗中“一丸自弄玄黄剧”引入了对人生的思考,珠子的游戏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选择和偶然,而“傀儡机”的出现则揭示了人存在的被动与无奈。小劫和大人龙伯的对比,反映了个人在大环境下的渺小与无力。

最后两句“何年姤复鞭为马,数尽河沙未放鞿”,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期盼着控制命运的希望,却又感受到现实的无情。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相辅相成,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凉云绛色微:描述天气,营造出一种凉意与宁静,也暗示着过去的回忆。
  2. 朝来南鸟北笼飞:表现了南鸟被囚禁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3. 一丸自弄玄黄剧:暗示人生如戏,珠子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戏剧性。
  4. 百线争穿傀儡机:暗示命运的多变与人生活的不可控。
  5. 小劫鳌蹄撑略住:小冲突的象征,表达了对生活中小灾难的应对。
  6. 大人龙伯负将归:责任与回归,体现了对家国的思考。
  7. 何年姤复鞭为马: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
  8. 数尽河沙未放鞿:时间无尽,象征着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南鸟北笼”比喻人的困境。
  • 对仗:如“小劫鳌蹄,大人龙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珠子、傀儡、龙伯等意象,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交织,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与渴望,最终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掌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云:象征着静谧与思索。
  • 南鸟北笼:象征束缚与渴望自由。
  • 玄黄剧:象征人生的复杂与戏剧性。
  • 傀儡机:象征命运的操控与无奈。
  • 河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鸟北笼”所象征的是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欢乐
    D. 旅行

  2.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无奈与渴望
    C. 爱情的甜蜜
    D. 战争的残酷

  3. “何年姤复鞭为马”一句中的“鞭”象征什么? A. 力量
    B. 控制与引导
    C. 速度
    D. 奔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渭更注重于对命运与社会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主题上有不同的侧重,但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徐渭诗文选》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