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0 22:37:16

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綵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苏轼 〔宋代〕

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綵索身轻长趁燕,
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白话文翻译:

这几句娇嫩的话语尚未说出口,
不该在春天的阁楼中多情做梦。
今晨为何头发披散,愁绪满怀?
轻盈的彩绳总是赶着燕子飞,
红窗前的睡意沉重,没听到莺鸟的鸣声。
令人困倦的天气,正值清明时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道字娇讹语未成:话语尚未说出,显得娇嫩。
  • 春阁:春天的楼阁,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绿鬟:形容头发,绿色的鬟发未整理好,暗示心情不佳。
  • 綵索身轻:彩色的绳索,形容轻盈的状态。
  • 红窗:指房间的窗户,色彩鲜艳,象征着生活的红火。
  • 困人天气:令人感到困倦的天气,近清明时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典故解析: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通常是扫墓和祭祖的日子,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常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窘,但他仍对生活保持乐观,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充满了苏轼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以春天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开头的“道字娇讹语未成”透露出一种未能倾诉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某种情感的渴望或无奈。接着提到“绿鬟倾”,在春天的柔情中,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彩索身轻长趁燕”,描绘了春燕飞舞的轻快,与诗人内心的沉重形成对比,表现出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最后“困人天气近清明”一句,将季节和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这首词不仅是对春天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苏轼超越个人困境、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上更具层次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字娇讹语未成:表达情感未能吐露的郁结。
  • 未应春阁梦多情:春天的梦境中不应太过情迷。
  • 朝来何事绿鬟倾:今晨为何心绪沉重,发乱。
  • 綵索身轻长趁燕:彩带轻盈,追逐春燕,暗示对自由的向往。
  • 红窗睡重不闻莺:窗前沉沉欲睡,未能听见鸟鸣,传达一种心灵的封闭。
  • 困人天气近清明:清明时节,春天的温暖让人感到困倦,象征着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道字娇讹”,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气描述为“困人”,使情感更具人性化。
  • 对仗:全诗音韵和谐,意象对称,增强了律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阁: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憧憬。
  • 绿鬟:头发的凌乱,象征内心的烦恼与忧愁。
  • 彩索:象征轻盈与自由的追求。
  • 红窗:象征温暖的家庭生活,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春天的鸟鸣,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道字娇讹语未成”中的“道字”指的是什么?
    A. 道理
    B. 话语
    C. 诗句

  2. “朝来何事绿鬟倾”中的“绿鬟”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衣服
    C. 颜色

  3. “困人天气近清明”中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人生的思考,但苏轼的词更为洒脱,李清照则更显婉约细腻,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