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德明祝济之胡子宽晚步偶成》

时间: 2025-01-25 18:20:56

雨罢寒逾劲,霜威正凛然。

不知荒径湿,行到野桥边。

旷望情何极,徘徊意莫传。

清波涵众影,日落暗晴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罢寒逾劲,霜威正凛然。
不知荒径湿,行到野桥边。
旷望情何极,徘徊意莫传。
清波涵众影,日落暗晴川。

白话文翻译

雨过天寒更加严峻,霜的威力正如凛冽的寒风。不知道荒凉的小路湿了多久,走到野外的桥边。放眼望去,心中情感难以尽述,徘徊不前的意念无法传达。清澈的水波映照着众多的影子,夕阳西下,晴朗的河流渐渐暗淡。

注释

字词注释

  • :形容寒冷的程度更高。
  • 霜威:霜的威力,指霜寒带来的冷酷。
  • 荒径:荒凉的小路。
  • 旷望:广阔的远望。
  • 情何极:心中感情无以言表。
  • 清波:清澈的水波。
  • 众影:指水中反射的种种影子。
  • 暗晴川:晴朗的河流在日落后变得阴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字子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理学思想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熹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时期。他常常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寒冷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首句“雨罢寒逾劲”,以“雨”与“寒”的对比,生动地传达了天气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随着霜的降临,诗人的情感愈发沉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旷望情何极,徘徊意莫传”则展现了诗人站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情感无法以言语表达,反而让人感到更加深沉。最后两句“清波涵众影,日落暗晴川”则通过水波映照的影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夕阳西下,光辉渐暗,正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相呼应。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朱熹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罢寒逾劲:雨停后,寒冷的感觉更加明显,突显自然景象的变化。
  • 霜威正凛然:霜的威力显得更加严厉,营造出一种严酷的氛围。
  • 不知荒径湿:对荒凉小路的湿润状态感到困惑,表现出对环境细致的观察。
  • 行到野桥边:走到偏僻的桥边,暗示诗人正在探索未知的地方。
  • 旷望情何极:远望时情感无边无际,表达出内心的迷茫。
  • 徘徊意莫传:徘徊不前的心情无法被他人理解,增加了孤独感。
  • 清波涵众影:清澈的水波中映照出众多影子,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
  • 日落暗晴川:日落之后的河流变得暗淡,暗示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旷望情何极,徘徊意莫传”,严谨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传达出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无奈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洗礼与新生,带来清新的气息。
  • :象征着严寒,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情。
  • 荒径:代表孤独和无人问津的状态,反映出人的孤立。
  • 野桥:象征着人生的分岔路口,寓意选择与迷茫。
  • 清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威正凛然”中的“凛然”是什么意思?
    A. 温暖
    B. 凶猛
    C. 严厉
    D. 怜悯

  2. 诗中提到的“荒径”指的是什么?
    A. 繁华街道
    B. 荒凉的小路
    C. 美丽河流
    D. 绿树成荫的地方

  3. “清波涵众影”中的“众影”指的是什么?
    A. 只有一个影子
    B. 水中反射的影子
    C. 书中的人物
    D. 天空中的星星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象简单明了;而朱熹的这首诗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朱熹《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朱熹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