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山庄有感》

时间: 2025-01-26 03:18:51

阑压垣衣户网尘,嫩寒恻恻那禁春。

一池好染罗裙水,只照梅花不照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阑压垣衣户网尘,
嫩寒恻恻那禁春。
一池好染罗裙水,
只照梅花不照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围墙和衣物遮挡的环境,四周满是尘埃,初春时节的寒意让人感到凄凉。一池清水如同绸缎般柔美,却只映照出梅花的身影,而不见人的踪影。

注释:

  • 阑压:指围栏(阑)和压迫(压),形容被围住的空间。
  • :墙壁,围墙。
  • 衣户:指衣服和门,形容生活的琐碎。
  • 网尘:指细小的尘埃像网一样覆盖在物体上。
  • 嫩寒:指初春的寒气,寒意犹存。
  • 恻恻:形容凄凉、冷清的样子。
  • 好染:形容水面如同染料般美丽。
  • 罗裙水:指水面如绸缎般柔美。
  • 只照梅花不照人:强调水面只映照梅花,而没有人的身影,暗示孤独与疏离。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优雅,常用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操。此诗中的梅花与水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在春天的孤寂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约1740-1816),字惟恭,号松隐,晚号石山,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作者通过描绘西溪山庄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溪山庄有感》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诗中描绘的环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却又透着一丝寒意,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阑压垣与尘土的描写,似乎在暗示生活的琐碎与压抑。在这样的环境中,春天的到来并未能驱散寒意,反而让人感受到一份无奈与惆怅。

“一池好染罗裙水”的意象,展现了水面如绸缎般的美丽,但水中映照的却只有梅花,似乎在暗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孤寂。梅花的孤傲与水面的倒影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最后一句“只照梅花不照人”,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隔绝的状态,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阑压垣衣户网尘:描绘一个被围墙和衣物遮挡的环境,暗示生活的琐屑与压抑。
    • 嫩寒恻恻那禁春:初春的寒气依然存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一池好染罗裙水:水面如同绸缎般美丽,象征着诗人对美的向往。
    • 只照梅花不照人:水中只映照梅花,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疏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罗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的美丽。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让水面似乎具有了生命,能够“照”出梅花的影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孤独的情感,展现了对美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的志向与情操。
  • :象征美与柔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寒意:暗示生活的压抑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嫩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气候?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的“罗裙水”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梅花
    • B. 水面
    • C. 风景
    • D. 人
  3. 诗的最后一句“只照梅花不照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疏离与孤独
    • C. 爱情
    • D.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反映出孤寂与对美的追求。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自我反思,表达个体的情感世界。

诗词对比

  • 厉鹗《西溪山庄有感》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厉鹗的诗更多地表现出孤独感,而王维则包含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论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