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尚书赴南海》

时间: 2025-04-29 01:39:22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

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

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尚书赴南海
——韩愈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
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
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白话文翻译:

番禺的军府繁盛,我想说话却暂时停杯。
因为海上的旗帜已经升起,天际的观阁也已打开。
官署的时辰,龙门聚集,阳光下马人已到来。
微风平静,燕子飞去,官员和廉洁之人都如蛤蜊般回归。
货物通往狮子国,音乐在武王的台上奏响。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不同,无怨无悔地屈就于大才。

注释:

  • 番禺:今广州市,古代为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 旂幢:指海上的旗帜和船帆,象征出征与航行。
  • 龙户:指官署,龙门为古代门阀的象征。
  • :指燕子,象征春天和自由。
  • 师子国:古代对狮子国的称呼,象征远方的异域。
  • 武王台:指周武王的纪念地,象征历史和文化传承。

典故解析:

  • 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创者,象征着正义与力量。提到“乐奏武王台”,表明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 南海:古代南海是指南方的海域,象征着远方的旅途与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儒家思想。他的诗文风格雄浑有力,常以个体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

创作背景:韩愈此诗作于送别郑尚书赴南海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送郑尚书赴南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对番禺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的社会图景,营造出一种气势宏伟的氛围。开头的“番禺军府盛”表明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同时也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等,表现了出征的壮丽场景,而“风静鶢鶋去”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反映出离别时的淡淡忧伤。诗的最后一句“无嫌屈大才”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信任与期望,期待他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韩愈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番禺的繁华,表达了对送别的情绪。
    • 第二句:用“海旂幢”象征出征的开始,预示着旅途的开启。
    • 第三句:描绘官员的聚集,显示出社会的活力。
    • 第四句:燕子自由飞翔,象征着对自由与希望的向往。
    • 第五句:提到货物通往狮子国,代表了对外交流的渴望。
    • 第六句:总结全诗,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鼓励。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如“官廉蚌蛤回”,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官员的廉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广阔的前景与无尽的可能。
  • 燕子:代表着春天、生机与自由。
  • 狮子国:象征着异域的丰富与多元,暗示着对外交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番禺”是指哪个地方?

    • A. 广西
    • B. 广州
    • C. 北京
  2. 诗中“货通师子国”指的是什么?

    • A. 贸易
    • B. 战争
    • C. 旅行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祝福
    • C. 失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充满豪情壮志。
  • 《夜泊牛头》 by 李煜:展现了在离别中对往日的怀念与哀伤。

诗词对比

  • 韩愈的《送郑尚书赴南海》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但韩愈更侧重于友情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韩愈诗文集》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