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

时间: 2025-01-11 08:19:35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

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
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

白话文翻译:

韶州南边是宣溪,云水苍茫,太阳正向西沉。
客人的泪水已经先行落下,鹧鸪不要在耳边啼叫。
金子再多也无法比拟清白的文章,许多诗篇跟随我,令我愧对使君。
都在岭南这个巡管的地方,别欺负这偏僻之地没有知识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唐代为一个行政区划。
  • 宣溪:地名,位于韶州南方。
  • 苍茫:形容云水的辽阔和模糊。
  • 客泪:指作者作为客人在外地的伤感之情。
  • 鹧鸪:一种鸟,常用作诗中表达哀怨的意象。
  • 兼金:指金钱的多,意在强调物质的无足轻重。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乡土的思念和对高洁文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的诗文以气势磅礴和思想深邃著称,他在文学与思想方面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愈被贬至岭南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作为一位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文人,韩愈通过这首诗表现出对清白文风的执着与对乡土文化的珍视。

诗歌鉴赏:

韩愈的《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是一首情感丰沛的诗作,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还折射出他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云水苍茫的景象,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孤独感,尤其是“客泪数行先自落”,将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语道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

“金那足比清文”,这一句极具哲理性,韩愈在这里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鄙视,认为金钱的多寡无法与清白的文章相比,这也反映了他高洁的文人情怀。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艺术空间。

最后两句,虽是对岭南的自我辩白,却也暗含对外界的无奈与自嘲,传达出一种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与对知识的渴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韶州南去接宣溪:描绘了地理环境,设定了诗的背景。
  2. 云水苍茫日向西:展现了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苍凉之感。
  3. 客泪数行先自落: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4. 鹧鸪休傍耳边啼:以鸟鸣传达内心的哀愁与不安。
  5. 兼金那足比清文:强调了金钱与清白文才的对比,反映出高洁的理想。
  6. 百首相随愧使君:表达了对使君的愧疚与敬重。
  7. 俱是岭南巡管内:自我定位,强调所处环境。
  8. 莫欺荒僻断知闻:希望他人不要小看这偏僻之地的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钱与清文进行对比,强化了高洁文风的价值。
  • 拟人:鹧鸪的叫声似乎在诉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韩愈作为文人的高洁理想与无奈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水:象征广阔与无边,代表了旅途的遥远。
  • 客泪:体现了离乡游子的愁苦与思乡情。
  • 鹧鸪:常用于诗中象征哀怨,增添了情感的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韶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广东
    • C. 浙江
    • D. 四川
  2. 诗中提到的“鹧鸪”在文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离愁
    • C. 财富
    • D. 友情
  3. 韩愈在诗中对金钱持何种态度?

    • A. 崇尚
    • B. 鄙视
    • C. 渴望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情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韩愈的诗则更为沉重,体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韩愈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