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塔下寺》
时间: 2025-04-28 15:1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汀州塔下寺 作者: 谢一夔 〔明代〕
塔下重来二十秋,长廊未步泪先流。 当年曾此奔丧去,今日那堪衣锦游。 云树悲风空飒飒,夕阳流水自悠悠。 傍人啧啧夸荣耀,谁识予心万斛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时隔二十年再次来到汀州塔下的感慨。长长的廊道上,我还未走几步,眼泪已经流下。当年我曾在此奔丧而去,而今却身着华服游玩,心中却难以承受。云树间悲风呼啸,夕阳下的流水显得悠然自得。周围的人们纷纷赞美我的荣耀,谁能理解我心中满满的愁苦呢?
注释:
- 塔下:指汀州塔。
- 重来:再一次来到。
- 二十秋:二十个秋天,表示时间的流逝。
- 长廊:长长的走廊。
- 奔丧:急忙赶去参加丧事。
- 衣锦游:穿着华丽衣服游玩,形容富贵的生活。
- 云树悲风:云和树在悲风中摇曳,营造一种凄凉的意境。
- 啧啧:形容人们的赞美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一夔(约1580-1645),明代诗人,字君诚,号拙斋,江西汀州人,工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年后再次来到汀州塔下之时,正值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此地曾经历过丧父之痛,如今却身处华服之中,内心却充满了忧伤与愁苦。
诗歌鉴赏:
《汀州塔下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体现了深厚的思乡与对往昔的追忆。诗人以“塔下重来二十秋”开篇,勾勒出时间的流逝,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记忆的场景。长廊未步,泪水先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无奈与愁苦。
接下来的“当年曾此奔丧去”一句,鲜明地对比了过去与现在。奔丧的悲痛与如今的“衣锦游”形成强烈的反差,突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诗人面对周围人的赞美与荣耀,心中却藏着“万斛愁”,无形中传达出对外界表象的冷漠与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坚持。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摹,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美又悲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塔下重来二十秋:再次回到塔下,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 长廊未步泪先流:还未走出长廊,眼泪已忍不住流下。
- 当年曾此奔丧去:回忆起当年在此奔赴丧事的情景。
- 今日那堪衣锦游:今天身穿华丽衣服游玩,却难以承受内心的悲痛。
- 云树悲风空飒飒:云和树在悲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夕阳流水自悠悠:夕阳下的流水显得悠然自得,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 傍人啧啧夸荣耀:旁人啧啧称赞我的荣耀。
- 谁识予心万斛愁: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满满的愁苦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奔丧”和“衣锦游”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冲突。
- 拟人:将“云树悲风”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表达。
- 象征:夕阳与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苦乐交织,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记忆与历史的承载。
- 长廊:象征人生的旅途与回忆的延续。
- 云树:象征自然与人生的悲欢离合。
- 夕阳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来”是指什么? A. 再次回到塔下
B. 回忆过去
C. 参加庆祝活动
答案:A -
诗人当年在此地奔丧,今天却身着什么游玩? A. 旧衣服
B. 华丽衣服
C. 朴素衣服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激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谢一夔的诗在情感上都有对往昔的追忆,但杜甫更多表现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而谢一夔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描绘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的对比,两首诗都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一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