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送杨亭玉学博之任江浦和梁棠村先生》
时间: 2025-01-11 14:0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菊对芙蓉 送杨亭玉学博之任江浦和梁棠村先生
作者:陈维崧
棠邑名城,秣陵剧县,鳣堂坐对晴秋。
正人家夹岸,云物当楼。
扶风绛帐生徒盛,环讲舍锦瑟红篝。
图书四部,才华六代,冠冕南州。
罨画暂尔淹留。
恰曲唱樽前,缆繫沙头。
盼离亭霜叶,黄重丹稠。
之官一水携家便,喜烟江乍稳阳侯。
别来锦字,好寻双鲤,频溯中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棠邑(即今江苏省的一个地区)和秣陵(即今南京市)之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诗人提到棠邑是个名城,秣陵是个剧县,鳣堂在晴朗的秋天中显得格外美丽。河岸两旁的人家,云雾缭绕在楼宇之间。微风吹来,红色的帐子在盛开的菊花旁显得格外绚丽,讲学的地方周围燃起了红色的篝火。这里的书籍丰富,才华横溢,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南方的士人中无不以此为荣。
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这里暂时停留,欣赏美妙的曲子,在沙滩上系好船只,期待离别时看到的霜叶,黄菊与红枫交相辉映。此行也意味着能够带着家人一同前往官任,喜悦地享受江边的阳光。分别时的锦字信笺,希望能够在水中寻得双鲤,常常追溯这段旅程。
注释
- 棠邑:指今江苏省的一个地区,历史悠久。
- 秣陵剧县:指南京地区,古称秣陵,剧县是指此地的繁盛。
- 鳣堂:水边的亭子或楼阁。
- 扶风:微风轻拂。
- 绛帐:红色的帐篷。
- 环讲舍:周围的讲学之所。
- 罨画:指绘画的技艺,隐喻美景。
- 烟江:江面上的轻烟,象征着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70-1736),清代诗人,以擅长咏物见长,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杨亭玉赴江浦和梁棠村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表现出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情感。诗人在描绘美丽的秋天时,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通过菊花与霜叶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与情感的交织。
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情谊。全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既有送别的伤感,也有希望的温暖,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棠邑名城:开篇即点明地名,展示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
- 秣陵剧县:进一步介绍周边环境,营造出人文气息。
- 鳣堂坐对晴秋:描绘秋日里静谧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正人家夹岸:人家的生动描写,增添生活气息。
- 扶风绛帐生徒盛:生动的描写了秋天的盛情气氛。
- 环讲舍锦瑟红篝:通过讲学的场景,反映出文化氛围。
- 图书四部:指书籍的丰富,强调文化底蕴。
- 才华六代:以历史长河为背景,突显人才的汇聚。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相结合,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菊: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秋天的美丽。
- 霜叶:象征着人生的转折与变化,带有哲理的深意。
- 双鲤: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顺利,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棠邑”是指哪个地区?
- A) 江苏省
- B) 浙江省
- C) 安徽省
-
诗人在诗中希望朋友能够带上什么?
- A) 家人
- B) 书籍
- C) 花草
答案:
- A) 江苏省
- A) 家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情感与豪放的气概;而陈维崧的《金菊对芙蓉》则更细腻、柔和,表现出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