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其三 秋》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玉盌低斟酒力微,风前团扇未停挥。
砧敲红泪落征衣。愁见月高褰绣箔,
起乘人静弄金徽,鸳鸯幔冷一萤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风中,我低斟一杯酒,酒意微弱;手里的团扇还不停地摇动。
砧板上敲打的声音如同红泪一般落在征战的衣裳上。
愁苦中看到高悬的明月,轻轻撩起绣制的帷幕,
此时人静,起身乘着小舟,玩弄着金色的徽章,
那冷冷的鸳鸯帷幔下,一只萤火虫飞舞。
注释
- 玉盌:指玉制的酒碗,象征尊贵。
- 低斟:轻轻倒酒,表达心情的沉重和无奈。
- 团扇:用以扇风的圆扇,象征女子的柔美与闲适。
- 砧敲:指敲击木砧的声音,反映家庭生活的忙碌。
- 红泪:暗喻愁苦与离别,征衣指战争中的士兵。
- 褰绣箔:撩起绣帘,表达对月的思念。
- 金徽:指金色的徽章,象征地位与荣华。
- 鸳鸯幔:象征爱情与温暖,冷意则暗示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典雅的风格著称。生于江南,生活在战乱与变迁中,诗作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秋季的孤寂与愁苦,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其三 秋》是一首充满秋日氛围的抒情诗,诗人在斟酒、摇扇、敲砧的细节中,渗透出浓厚的愁绪。开篇的“玉盌低斟”便是以微弱的酒力引入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着,团扇不停地挥动,似乎在追逐那一丝丝秋风,也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砧敲红泪落征衣”一句,展现了战士的艰辛与离愁,砧板的敲打声与泪水交织,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厌倦。随着“愁见月高褰绣箔”,诗人把视线投向了夜空的明月,月明中不仅有思念,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起乘人静弄金徽,鸳鸯幔冷一萤飞”,展现了孤独的身影,金徽象征地位与荣华,但在鸳鸯帷幔下的冷清中,一只萤火虫的飞舞又让人感受到一丝生机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盌低斟酒力微:用玉制酒碗轻轻倒酒,表现心情的沉重与无奈。
- 风前团扇未停挥:团扇在风中摇动,象征闲适与内心的愁苦。
- 砧敲红泪落征衣:砧板的敲击声与泪水交织,暗示对战争的思考与离愁。
- 愁见月高褰绣箔:高悬的明月引发思念,撩起帷幕,渴望与月相伴。
- 起乘人静弄金徽:在静谧的环境中,乘舟玩弄金徽,象征荣华却感到孤独。
- 鸳鸯幔冷一萤飞:鸳鸯帷幔下的冷清,一只萤火虫的飞舞反映出孤独中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泪”来比喻愁苦。
- 拟人:赋予团扇以动作,表现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 对仗:如“砧敲红泪”和“愁见月高”,表现对比与内心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索,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盌:象征尊贵与美好,但此刻却显得无奈。
- 团扇:女性柔美的象征,与秋风相伴,传递着孤独。
- 红泪:离愁与思念的象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希望,寄托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鸳鸯幔:爱情的象征,却因冷意而显得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盌”指的是:
A. 酒杯
B. 花瓶
C. 茶碗
D. 碗 -
诗中“砧敲红泪落征衣”一句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D. 愤怒 -
“鸳鸯幔冷一萤飞”中的“冷”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怒火
D. 甜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曹尔堪的《卜算子 其三 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对月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前者多了几分愁苦与思念,而后者则展现了豪放与孤独。两首诗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精华》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