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二首,题郑君量德涵同门兄遗作《廑庐词剩甲稿》,庚辰2000春 其二》

时间: 2024-10-05 10:08:15

重读廑庐词,剩稿凝珠泪。

仿佛残英伴雨丝,片片飘香砌。

苕上又春回,词馆人何寄。

底事丙丁只字无,欲问双溪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读廑庐词,剩稿凝珠泪。
仿佛残英伴雨丝,片片飘香砌。
苕上又春回,词馆人何寄。
底事丙丁只字无,欲问双溪水。

白话文翻译:

重读《廑庐词》,遗留的稿子上凝聚着我的泪水。
仿佛那残存的花瓣伴随着细雨,片片飘散在石阶上,散发着香气。
在苕溪边春天又回来了,词馆里的人又该寄托什么情感呢?
为什么丙丁的字句全无,我想问问那双溪的水。

注释:

  • 廑庐词:指喻蘅对郑君量德涵所作词的称呼,廑庐是郑君的笔名。
  • 珠泪:比喻泪水如珠子般凝聚,形容悲伤。
  • 残英:指已经凋谢的花瓣或花朵。
  • :指苕溪,位于浙江省,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 丙丁:古代的记名方式,象征无名或不被重视。

典故解析:

“廑庐”指的是郑君量德涵的创作场所,诗中提到的“词馆”则是表达对旧时词作的怀念和对创作的寄托。双溪水可能指代古诗文中的意象,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曾参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诗和白话文。其作品常表现出对旧文化的反思与对新文化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2000年春,背景是对已故同门兄弟郑君量德涵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其词作的再读感慨,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对《廑庐词》的重读,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友人创作的深切怀念。开篇以“重读廑庐词”引入,情感真挚,接着用“剩稿凝珠泪”形象地描绘了因回忆而生的伤感。随着意象的展开,诗人描绘出雨丝中飘落的残英,借助自然景象来映照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流逝时光的感叹。最后两句则将思绪引向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现了在春回大地时对往事的深情寄托。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读廑庐词,剩稿凝珠泪。

    • 诗人重温友人的词作,感慨涌上心头,泪水如珠凝聚。
  2. 仿佛残英伴雨丝,片片飘香砌。

    • 残留的花瓣在细雨中飘落,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3. 苕上又春回,词馆人何寄。

    • 春天再次来临,诗人感叹词馆中的人们又该寄托何种情感。
  4. 底事丙丁只字无,欲问双溪水。

    • 对于丙丁的字句无从谈起,诗人渴望向双溪的流水询问情感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珠泪”比喻悲伤,用“残英”和“雨丝”营造出凄美的意境。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友人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而展开,情感真挚而深沉,反映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泪:悲伤与怀念的象征。
  • 残英:美好事物的逝去,生命的脆弱。
  • 雨丝:流逝的时间与不易捕捉的情感。
  • 双溪水:象征着记忆的流淌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廑庐”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诗人的笔名
    C. 词作的创作地
    D. 一种饮品

  2. 诗人重读《廑庐词》的感受是什么?
    A. 高兴
    B. 悲伤
    C. 生气
    D. 不在意

  3. “底事丙丁只字无”中“丙丁”指代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无名的字句
    C. 自然景象
    D. 诗的结构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喻蘅的这首词更加强调对友人的追忆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往事的怀念。两者都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情感基调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喻蘅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