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新运河》

时间: 2025-01-22 20:40:17

旧闻淮河水,直向运河犯。

十里潮头一丈高,年年有灾难。

因素人第一,时代已改换。

自制天门锁怒涛,直使蛟龙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闻淮河水,直向运河犯。
十里潮头一丈高,年年有灾难。
因素人第一,时代已改换。
自制天门锁怒涛,直使蛟龙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早先听说淮河的水流直接冲向运河,潮水涨起来十里之外高达一丈,每年都会造成灾难。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时代已经改变。我们自己制造了天门的锁,抵御汹涌的波涛,甚至使得蛟龙也为之叹息。

注释:

  • 淮河: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域广泛。
  • 运河:指的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运通道。
  • 潮头:潮水的最高点。
  • 一丈高:形容潮水非常高,造成严重影响。
  • 因素人第一:说明人类的行为是造成灾难的最主要原因。
  • 天门锁:指的是用来抵御洪水的水闸。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水中龙,象征着水的力量。

典故解析:

  • 蛟龙:在古代神话中,蛟龙是水的化身,象征着大水的威力。这一形象常用于描绘自然灾害中的水势。
  • 天门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对自然力量的控制与抵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散之(1898-1989),名林觉民,字复生,号散之,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常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 新运河》写于20世纪,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诗人通过对河流的描写,反映了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强调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河与运河的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诗的开头提及“淮河水直向运河犯”,暗示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威胁。随后的“十里潮头一丈高”,用具体的数字描绘出潮水的汹涌,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与不安。诗人在此借助自然现象,反映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指出“因人第一”是灾难的根源,表现出对人类自私行为的批判。

接下来的句子“自制天门锁怒涛”,显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渺小。尽管通过人工手段试图控制洪水,但面对自然的狂暴,仍显得无能为力。最后一句“直使蛟龙叹”,更是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高潮,蛟龙的叹息象征着自然的无奈与哀伤,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押韵,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在内容上层层推进,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自然为镜,映射出人的责任与反思,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闻淮河水,直向运河犯:开头以“旧闻”引入,表明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表述淮河水对运河的侵扰,暗示着灾难的前兆。
    • 十里潮头一丈高,年年有灾难:通过夸张的方式描绘潮水的高涨,强调每年都面临的自然灾害。
    • 因素人第一,时代已改换:这句反思人类的行为是造成灾难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时代的变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 自制天门锁怒涛,直使蛟龙叹:描述人类尝试通过人工设施抵御自然力量,但最终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反映出对自然的敬畏。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 夸张:用“一丈高”形容潮水,增强了灾难的紧迫感。
    • 拟人:将蛟龙赋予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与反思,强调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呼吁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

意象分析:

  • 淮河: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
  • 运河:代表人类的努力与创造,但也暴露出人类的脆弱。
  • 蛟龙: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力量,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河水”是冲向哪个河流?

    • A. 长江
    • B. 运河
    • C. 黄河
    • D. 珠江
  2. 诗中提到的“十里潮头一丈高”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风暴
    • B. 雪灾
    • C. 潮水
    • D. 干旱
  3.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类的智慧
    • C. 未来的希望
    • D. 历史的沉淀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反映孤独与无奈。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是古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人的思绪与情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为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多聚焦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技巧。
  • 《林散之诗集》:深入研究林散之的作品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