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犹自隔河津。
漫言今夜须牢守,放着年光已七旬。
白话文翻译:
半个月前已经立春,但春光依然隔着河岸。
人们说今夜必须要好好守夜,然而转眼间,年头又到了七十个年头。
注释:
- 立春:指春季的开始,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
- 河津:这里指的是河的对岸,寓意春光依旧未能到达。
- 牢守:指守夜,保持警惕。
- 年光已七旬:意为时间流逝,已经过了七十个年头,感慨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年光”与“七旬”均涉及对时间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古代文化中,岁月如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学佺,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诗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除夕之际,正值农历新年的前夕,诗人通过对立春的提及,反映出对新年到来的期待与对岁月消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春为引子,结合除夕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年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半月之前已立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春光犹自隔河津”又让人感到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希望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漫言今夜须牢守”,诗人提到守夜的习俗,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放着年光已七旬”则是一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转眼已过去七十个年头,诗人心中对时间的敬畏与珍惜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对立春与除夕的交替描写,融合了对春天的憧憬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引发读者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月之前已立春:提示春天的来临,时间从立春算起,季节的更替已经开始。
- 春光犹自隔河津:说明春光尚未完全到来,象征着希望尚需等待。
- 漫言今夜须牢守:强调除夕守夜的传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 放着年光已七旬:感叹时间流逝,已过七十年,表达对岁月的感激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立春”和“年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河津的隔阂不仅是物理上的,也象征着人与春天之间的距离,隐喻着希望的遥远。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时间的流逝与对新年的期待,传达了珍惜生命和时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寓意着生命的重新开始。
- 河津:象征着距离与希望的未达,增强了诗中的期待感。
- 年光: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立春”是指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人感慨“年光已七旬”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曹学佺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但曹的诗更偏向对传统节日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的情感基调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