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送神用《理安》。》

时间: 2025-01-11 05:52:27

登降上下,奠璧献斝。

音送粥粥,礼无违者。

已虞至旦,神其将归。

顾我国家,遗以繁釐。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送神用《理安》
作者: 郊庙朝会歌辞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登降上下,奠璧献斝。
音送粥粥,礼无违者。
已虞至旦,神其将归。
顾我国家,遗以繁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祭祀神灵的场景:神灵从高处降临,祭品被恭敬地奉上;伴随着轻声的乐音,粥水被送出,仪式上没有任何失礼之处。时光已接近黎明,神灵即将返回;但我仍然惦念着国家的未来,希望它能够繁荣昌盛。

注释:

  • 登降:指神灵的降临与升去。
  • 奠璧献斝:奠是摆放,璧是美玉,斝是盛酒的器具,指祭祀时献上的礼物。
  • 音送粥粥:音声轻柔如粥水流淌,形容祭祀时的乐声。
  • 礼无违者:指仪式中无任何失礼之处。
  • 已虞至旦:已接近黎明的时刻。
  • 顾我国家:关心我的国家。
  • 遗以繁釐:希望能留下繁荣的气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郊庙朝会歌辞是宋代的文献,主要用于祭祀和朝会,通常由朝廷或地方官员组织,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与礼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绍兴年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短小,但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首先,诗的开头通过“登降上下”描绘了神灵降临的庄重场景,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接下来的“奠璧献斝”则展示了祭祀仪式的规范与庄重,反映了当时对礼仪的重视。诗中提到的“音送粥粥”,不仅具有音乐的美感,也暗示了祭祀过程中食物与饮品的供奉,象征着对神灵的尊重与恭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神灵即将离去,这一转折点引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思。诗的结尾“顾我国家,遗以繁釐”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期盼,反映出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感与担当。整首诗以祭祀为背景,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降上下:指神灵从天而降,参与祭祀。
  • 奠璧献斝:在仪式上恭敬地献上礼品,显示对神灵的尊重。
  • 音送粥粥:轻柔的乐声与祭品的奉献和谐共存。
  • 已虞至旦: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祭祀的结束。
  • 神其将归:神灵即将返回,象征着祭祀的完成。
  • 顾我国家,遗以繁釐: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祝愿,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祭品和乐声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与对国家的期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神灵的尊重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展现出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灵:象征着天命与权威。
  • 礼品:象征着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 乐声:象征着和谐与尊敬。
  • 国家:象征着诗人所寄托的理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奠璧献斝”主要是指什么? A. 献上食物
    B. 献上酒器
    C. 献上乐器

  2. “已虞至旦”是什么意思? A. 已接近黄昏
    B. 已接近黎明
    C. 已接近中午

  3. 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态度是?
    A. 忧虑
    B. 漠不关心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绍兴祀大火十二首》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绍兴祀大火十二首》则通过祭祀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
  • 《宋代文人及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