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粟海绘扇面赋谢》
时间: 2025-01-11 14:4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武陵渡。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白话文翻译
树木稀疏而浓密,近山远景交融在一起,仿佛全部都融入了天空。
人间的安宁之所,消散了野外的云雾。
山岩之腰悬挂着飞流的泉水,似乎听到清脆的水声,便让我想起了板桥和渔舟。
在武陵的渡口,应该有无数的桃花,遍布千山万水。
多事的先生,触动了我的游荡情绪。
依旧是那繁华的红尘,半帘的阳光下,我与你对坐品茗,闲聊无事。
注释
- 树疏浓:树木稀疏与茂密,描绘自然景色。
- 人境安庐:人间宁静的居所。
- 飞泉:悬挂着的泉水,象征自然的清幽。
- 武陵渡:指的是传说中的武陵源,桃花源的出处。
- 多事先生:意指多才多艺的人,可能指代诗人自己。
- 十丈红尘:形容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 茗瓯:茶碗,指品茶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倾向于自然清新,情感细腻,善于描绘山水人情。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当时文人雅集、品茗谈心的生活方式相关,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开篇通过对树木和山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人境安庐”一语,传达出诗人对人间安宁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
接着,诗人通过“岩腰一挂飞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清新,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处的“飞泉”不仅是风景的描写,更是象征着诗人心灵中的清澈与纯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多事先生”的自称,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面对繁华红尘的思考与自省。“共君对茗瓯闲语”更是传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闲适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外在形式,还有深厚的内涵,表现了一种逃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树木的稀疏和浓密,山的远近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表达了人间的安宁,野外的云雾逐渐消散,象征着舒适与宁静。 -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描写悬挂在岩石腰间的泉水,飞流而下,清脆的水声让人想起了渔舟的悠闲生活。 -
武陵渡。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提到武陵渡和桃花源,暗示着理想中的桃花源,诗人渴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自称为多事的先生,说明内心的思绪纷繁复杂,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游荡的情绪。 -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最后回归现实,尽管身处繁华红尘,但仍然可以与友人对坐品茶,享受闲聊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泉”比喻清澈的水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提高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桃花源象征着理想生活的归宿,传达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繁华的红尘中,诗人渴望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生命与自然。
- 山:代表稳重与永恒。
- 飞泉:象征清澈与灵动。
- 桃花:象征美好与理想生活。
- 茗瓯:象征友情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中提到的“武陵渡”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理想的桃花源
c) 忙碌的生活 -
诗人在诗中自称为“多事先生”,这说明他有什么感受? a) 心情愉快
b) 思绪纷繁
c) 对生活满意 -
“树疏浓,山近远”这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风景的和谐
c) 人的孤独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体现了对人情的依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
通过对《祝英台近 粟海绘扇面赋谢》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感受到那份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