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1-26 04:3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卜芳期,占碧色,呵手旧游处。
风物年年,应著杏花雨。
返生怀梦空熏,春魂醒未,怎禁得峭寒如许。
记微语。冷红浮起山樱,暗地别烟浦。
看上灯痕,能破寸愁否。
还将宛转游丝,怆然前度,试明日辞花心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碧绿的春色中,我期盼着美好的时光,轻轻呵手,回想起曾经游玩的地方。年年岁岁,风物依旧,杏花雨飘洒。梦中的思念如烟般缠绕,春天的灵魂尚未苏醒,如何能忍受如此寒冷的天气?我记得那微微的话语。山樱花在冷风中浮起,悄然告别烟波江浦。看那灯下的痕迹,能否解开我心中的愁苦?我还将那宛转的游丝,怆然回忆过去,明日又将如何告别这花心的情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卜芳期:指的是对春天的期待。
- 呵手:指用手呵护,表达温暖的情感。
- 杏花雨:春季时节杏花绽放,伴随细雨。
- 冷红:指山樱花的颜色,带有凉意。
- 寸愁:形容内心的微小愁苦。
- 游丝:比喻轻柔而细腻的情感。
典故解析:
“祝英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女主角,象征着忠贞和凄美的爱情。诗中提到的杏花雨和山樱花,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中国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巧的艺术手法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自然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作者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怀旧的情绪。开头部分,通过“卜芳期”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接着“呵手旧游处”则引入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风物年年,应著杏花雨”一语,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仿佛杏花雨就是对过往的温柔追忆。
随着诗意的推进,作者以“返生怀梦空熏”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春魂未醒,寒冷的现实让人无法忍受。此时,通过“冷红浮起山樱”和“暗地别烟浦”的描写,作者再次将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最后,诗人以“能破寸愁否”发问,表达了对解开心中愁苦的渴望与无奈,而“试明日辞花心绪”则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卜芳期,占碧色,呵手旧游处。
这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旧游的怀念。 -
风物年年,应著杏花雨。
每年春天的风景依然如旧,杏花雨成为时光流逝的象征。 -
返生怀梦空熏,春魂醒未,怎禁得峭寒如许。
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春天未醒,寒冷的现实让人难以承受。 -
记微语。冷红浮起山樱,暗地别烟浦。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往昔的细微记忆和不舍。 -
看上灯痕,能破寸愁否。
质问灯下的痕迹是否能解开心中的愁苦,展现内心的无奈。 -
还将宛转游丝,怆然前度,试明日辞花心绪。
以“游丝”比喻情感的细腻与柔软,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比喻细腻的情感。
- 对仗:诗句间有对仗的工整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魂似乎有生命,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自然变迁中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杏花雨:代表春天的浪漫与美好。
- 冷红:暗示着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 游丝:象征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杏花雨”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美好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
“能破寸愁否”中“寸愁”是什么意思?
A. 一种快乐
B. 一丝愁苦
C. 一种希望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冷红”指的是哪种花?
A. 桃花
B. 山樱
C. 杏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雨霖铃·寒蝉凄切》 by 柳永
诗词对比:
比较石任之的《祝英台近》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石任之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描写,而张若虚则更强调自然的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歌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