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十 并序》
时间: 2025-01-26 04:3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倚筝床,停绣屟。薄晕上红靥。忍底生瞋,垂眼弄湘褶。多应别院花枝,无心滟笑,便防到目迎眉接。展湘箑。旋向芳草庭阴,翻翠弄蝴蝶。故自喃喃,冷语逗来杂。教侬欢怨都难,斜阳坐尽,又守过半枝银蜡。
白话文翻译:
依靠着筝床,停下了绣花的鞋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心中忍不住生气,低下眼帘在玩弄湘绣的褶皱。应该是别院的花枝,心中无聊却不自觉地笑着,避免目光相接、眉目相对。展开湘箑,向着芳草掩映的庭院,翻飞的蝴蝶如同玩耍。自己低声自语,冷冷的话语引来了杂音。让人欢喜与怨恨都难以分辨,斜阳已坐尽,剩下的只有半枝蜡烛的光亮。
注释:
- 筝床:古代一种乐器的床,指代弹筝的地方。
- 绣屟:绣花的鞋子。
- 薄晕:脸颊上淡淡的红色。
- 湘褶:湘绣的褶皱,代表细腻的工艺。
- 湘箑:一种用湘绣装饰的扇子。
- 银蜡:蜡烛,象征光阴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60-1730),字文舫,号瑶华,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细腻幽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的“倚筝床,停绣屟”,便营造出一种悠闲而又略带愁苦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忍底生瞋,垂眼弄湘褶”则暗示出内心的不安与烦恼,面对美丽的景物,心中却是难以释怀的情绪。
诗中描绘的花枝、蝴蝶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尤其是“斜阳坐尽,又守过半枝银蜡”,用蜡烛的光亮暗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这种时光的流逝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使得作品在清丽的表面下,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筝床,停绣屟:描绘了一个女子倚靠在弹筝的床上,停下了手中的绣花鞋,暗示了她的专注与心思。
- 薄晕上红靥:女子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显示出她的娇羞与内心的激动。
- 忍底生瞋,垂眼弄湘褶:她心中虽有不满,却又低下眼帘,玩弄着湘绣的褶子,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多应别院花枝,无心滟笑:她看到别院的花枝,心中无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笑容。
- 便防到目迎眉接:为了避免与他人目光相接,她显得有些防备。
- 展湘箑:她展开湘绣的扇子,象征着一种自我保护与内心的矛盾。
- 旋向芳草庭阴,翻翠弄蝴蝶:向着芳草掩映的庭院,翻飞的蝴蝶象征着自由与美好。
- 故自喃喃,冷语逗来杂:她低声自语,冷淡的话语引来杂音,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教侬欢怨都难,斜阳坐尽:让人欢喜与怨恨都难以分辨,暗示情感的复杂。
- 又守过半枝银蜡:蜡烛的光亮象征光阴的流逝,感叹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蜡烛的光亮,表现生命的短暂。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如“欢怨都难”,加强了情感的对比与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筝:象征着音乐与情感,表现出女子的柔美与细腻。
- 花枝: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蝴蝶:象征自由与变化。
- 银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倚筝床,停绣屟”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 A. 弹琴的场景
- B. 绣花的场景
- C. 休息的场景
- D. 以上皆是
-
“斜阳坐尽”中“斜阳”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时间的流逝
- C. 美好
- D. 愁苦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姚燮《祝英台近》与李清照《如梦令》对比: 两首作品均描绘了女性的内心情感,姚燮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而李清照则以清丽的语言抒发对爱情的眷恋,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风格上则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代表作,提供相关背景。
- 《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主题,帮助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