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
时间: 2025-01-27 03:3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
作者:王世贞
子夜不成眠,篝灯对黯然。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
白话文翻译:
深夜难以入眠,篝火下我对着昏暗的光景。
微微的晨光即将升起,而我却还未曾年轻过。
但我欢喜于白天渐长,不必去论及晚年的事。
领悟到这些,我依然默默无言,感受到时光的绵延。
让年轻人去做他们的事,而我却如同长者般悬挂在空中。
无人理解我的心意,香火声中却喧闹不已。
注释:
- 子夜:指深夜,午夜。
- 篝灯:一种用木柴或其他燃料制成的简易灯具。
- 微阳:指晨光或微弱的光亮。
- 老我:年长的自己,指诗人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感慨。
- 初长日:指白昼开始变长,象征希望与新生。
- 香火:通常指寺庙中的香火,象征信仰与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字仲明,号济川,明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具个性,风格清新,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反思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关注白昼的延长与个人的衰老,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的结构,呈现出一种简约而深邃的美感。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无法入眠,借助篝灯的微光,他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展开沉思。诗的开头“子夜不成眠”直入主题,展现了作者的孤独感与思索的深度。
随着诗句的推进,微阳的升起象征着希望,而“老我未生前”则是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显示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虽在感叹,但却不愿沉溺于对暮年生活的焦虑,而是更关注于“初长日”的乐观态度,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时间哲学的思考。特别是结尾部分,无人理解的孤独与香火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超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夜不成眠,篝灯对黯然:深夜无法入眠,孤独地面对昏暗的灯光。
-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晨光即将出现,而我却感到年老未曾重返年轻。
-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我庆幸白天变长,不愿去思考晚年的困扰。
-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领悟这些道理后,我依然默默感受着时间的流逝。
-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让年轻人去追求他们的梦想,而我如同长者般在空中徘徊。
-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没人理解我的内心,周围却是香火声的喧嚣。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无人识余意”与“香火竞喧阗”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喧闹。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夜与光:夜象征孤独与沉思,光则象征希望与新生。
- 老与少:老我与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时间流逝的无情与生命的不同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微阳”指什么?
- A. 明亮的阳光
- B. 微弱的晨光
- C. 落日的余晖
-
“无人识余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喜悦
- C. 愤怒
-
诗人对“向暮年”的态度是:
- A. 忧虑
- B. 无所谓
- C. 热衷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世贞的诗歌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在孤独与时间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诗中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时光的流逝,反映出不同的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世贞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