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23 17:12:17

莺去矣。

抛下青梅又几。

戏语小鬟来拾起。

晶盘同燕喜。

这在秋千架底。

那在牡丹丛里。

半晌功夫寻见未。

拈毫闲画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去矣。抛下青梅又几。戏语小鬟来拾起。晶盘同燕喜。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丛里。半晌功夫寻见未。拈毫闲画你。

白话文翻译:

黄莺已经飞去,留下了几枚青梅。小丫鬟嬉笑着前来捡起。晶莹的盘子与燕子一同欢喜。这一处在秋千架下,那一处在牡丹花丛里。经过半天的功夫,仍然没有找到。于是我悠闲地拿起笔来画你。

注释:

  • :指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美好的景象。
  • 青梅:青色的梅子,象征青春的美好与无忧。
  • 小鬟:指年轻的女仆,表示轻松的生活场景。
  • 晶盘:形容盘子晶莹剔透,寓意美好。
  • 秋千:秋千架,儿童玩耍的设施,常与快乐的童年联系在一起。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与美丽。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和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田园诗的气息,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查慧是清代的女诗人,生于清中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女性视角和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开头的“莺去矣”便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诉说着春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随后“抛下青梅又几”,通过青梅的意象,勾勒出一种青春的回忆和童趣,令人感到温馨。

小鬟的嬉笑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带来了一种轻松的氛围。而“晶盘同燕喜”则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受。诗中通过“秋千架底”和“牡丹丛里”两个场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反映了她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一句“拈毫闲画你”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情感的寄托。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优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莺去矣”:黄莺飞走了,象征春天的离去。
    • “抛下青梅又几”:留下几枚青梅,寓意青春的消逝。
    • “戏语小鬟来拾起”:小丫鬟嬉笑着来捡,展现生活的轻松。
    • “晶盘同燕喜”:晶莹的盘子与燕子一同欢喜,象征美好的生活。
    • “这在秋千架底”:描绘出儿童玩耍的快乐场景。
    • “那在牡丹丛里”:牡丹象征美丽与富贵,营造出诗意的环境。
    • “半晌功夫寻见未”:寻觅的过程,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 “拈毫闲画你”:最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留恋。
  • 修辞手法

    • 拟人:小鬟的戏语让人感到亲切,赋予了生活以灵动性。
    • 对仗:如“这在秋千架底,那在牡丹丛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青梅与莺的对比,反映出青春与自然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展现出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与美好的开始。
  • 青梅:代表青春的美好与无忧。
  • 小鬟:体现生活的轻松与趣味。
  • 晶盘:象征美与纯净。
  • 秋千:代表童年与快乐。
  • 牡丹:象征富贵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果
  2. “小鬟”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

    • A. 诗人
    • B. 丫鬟
    • C. 妇女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惆怅
    • B. 高兴
    • C. 细腻的爱慕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个人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两者虽然主题各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1. 《清代女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查慧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