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23 17:11:41

风动竹。

清偏一窗梅溽。

闻道小乔乘凤玉。

仙裳飘雾縠。

来嫁吾门公瑾叔。

天上人间愿足。

浓缭水沈燃宝烛。

鬓长相对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动竹。清偏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沈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竹子,清风透过窗户洒在梅花上。听说小乔乘着凤凰的玉驾,仙女般飘逸的衣裳如雾般轻盈,前来嫁给我的朋友公瑾叔。天上人间的美好愿望都能实现。浓密的烟雾缭绕着,水面闪烁着燃烧的蜡烛光辉。我们两人面对面,鬓发如绿丝般长。

注释:

  • 风动竹:描述风吹动竹子的情景,象征着轻柔和生动。
  • 梅溽:梅花的香气,溽意为湿润的气息。
  • 小乔:指历史人物小乔,著名的美人,常被与周公瑾(周瑜)相提并论。
  • 凤玉:凤凰的玉制车驾,象征尊贵和美好。
  • 仙裳飘雾縠:形容女子的仙女衣袍如雾一般轻盈。
  • 吾门公瑾叔:公瑾是周瑜的字,表示对他的亲切称呼。
  • 愿足:意为愿望实现。
  • 浓缭水沈燃宝烛:描绘夜晚烛光映照在水面上,气氛温馨。
  • 鬓长相对绿:形容两人面对面,鬓发如绿丝般修长,表现亲密无间。

典故解析:

  • 小乔:小乔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美人,因其美貌与才智而受到历史的赞誉,常与周瑜配对,成为传奇的夫妻。
  • 公瑾:即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因其英俊潇洒与才华横溢而受到后人追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子厚,宋代诗人,其诗词多描写风景与人情,语言清新,意境优雅,常以古典文学为背景,传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爱情与理想的生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轻盈的风和摇曳的竹子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接着,通过对窗外梅花的描绘,象征着美丽与芬芳,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小乔和周公瑾,是历史上著名的情侣,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小乔乘凤而来,仿佛是一位仙女降临,增添了神秘与梦幻色彩。诗中的“天上人间愿足”,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希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后半部分,诗人用“浓缭水沈燃宝烛”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夜晚景象,烛光摇曳,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爱情的甜蜜与温暖。而“鬓长相对绿”则表现出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传达出一种幸福的氛围。

总的来说,《谒金门》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典雅的语言,传达出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动竹:描绘自然景象,象征轻灵。
    • 清偏一窗梅溽:窗外梅花的清香,增添了情趣。
    • 闻道小乔乘凤玉:引入历史人物,象征理想中的爱情。
    • 仙裳飘雾縠:形容小乔飘逸的形象,表现她的优雅。
    • 来嫁吾门公瑾叔:直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 天上人间愿足:愿望得以实现的美好愿景。
    • 浓缭水沈燃宝烛:描绘夜晚温馨的场景。
    • 鬓长相对绿:表现恋人间的亲密。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玉”比喻美好的爱情。
    • 拟人:竹子和梅花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与爱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整体情感基调温柔而甜美。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与坚韧。
  • :象征纯洁与坚贞。
  • 小乔:象征美丽与爱情。
  • 凤凰:象征尊贵与美好。
  • 宝烛:象征温馨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谒金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子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小乔是哪个历史人物的配偶?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周瑜
    • D. 刘备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哪个时间段?

    • A. 白天
    • B. 傍晚
    • C. 夜晚
    • D. 清晨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追忆。
  • 《离骚》 by 屈原: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诗词对比:

  • 《谒金门》 vs. 《长恨歌》
    • 两者皆描绘爱情,但《谒金门》更注重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长恨歌》则更侧重于爱情的悲剧与遗憾。

参考资料:

  • 朱子厚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