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23 17:11:34

归不得,病里年华虚掷。

吟望低垂头顿白,家山徒咫尺。

两两云端过翼,盼断故人消息。

荔子湾头芳事寂,独怜湖水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不得,病里年华虚掷。
吟望低垂头顿白,家山徒咫尺。
两两云端过翼,盼断故人消息。
荔子湾头芳事寂,独怜湖水碧。

白话文翻译:

无法归去,虚度在病中的岁月。
吟唱着遥望,低下头来才发现自己已白发苍苍,
家乡的山就在眼前,却似乎触不可及。
两两白云在天边飞过,盼望着却没有故人的消息。
荔子湾的美好事物渐渐消逝,
我独自怜惜那碧绿的湖水。

注释:

  • 归不得:无法回归,指无法回到故乡或正常的生活状态。
  • 病里年华虚掷:在病痛中虚度光阴。
  • 吟望:吟唱着仰望,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家山徒咫尺:家乡的山虽近在咫尺,却无法到达。
  • 盼断故人消息:期待与故人之间的联系,但无奈失联。
  • 荔子湾头芳事寂:荔子湾的美丽事物已变得寂静,暗示美好已逝。
  • 独怜湖水碧:独自怜惜那碧绿的湖水,表达对自然的眷恋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1878年-1949年),字子云,号梅溪,近代著名的女诗人,生于广东,幼年随父迁居香港。她的诗作多受古典诗词影响,常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邓桐芬晚年,正值其病重之际,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促使她以诗歌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诗作。诗中通过病痛的体验,反映出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在归不得的情况下,感受到年华的虚掷,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愁苦。通过“吟望低垂头顿白”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尤其是“白”字,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美好的向往。

“家山徒咫尺”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处近处,却无法回归,令人倍感失落。接下来的“两两云端过翼”,则通过白云的自由飞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后,诗人以“荔子湾头芳事寂,独怜湖水碧”结束,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内心的对话,展现了邓桐芬作为女性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不得,病里年华虚掷:无法回归,时间在病痛中悄然流逝。
  2. 吟望低垂头顿白:吟唱着仰望,低头时才发现自己已白发苍苍,暗喻时间的无情。
  3. 家山徒咫尺:尽管家乡近在眼前,但却无法触及,充满遗憾。
  4. 两两云端过翼:白云在天边自由飞翔,表达对自由和联系的渴望。
  5. 盼断故人消息:渴望与故人联系,却失去了音信,增添了孤独感。
  6. 荔子湾头芳事寂:荔子湾的美好已不再,暗示生活的变化和无常。
  7. 独怜湖水碧:独自怜惜湖水的青碧,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家山徒咫尺”比喻对故乡的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感受。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荔子湾头芳事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认知。诗人通过病痛的体验,深入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飘渺,反映诗人的向往。
  • 湖水:象征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荔子湾:代表过往的美好时光,蕴含着对青春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不得”意指: A. 无法回归故乡
    B. 无法回归现实
    C. 无法回归过去
    D. 无法回归生活

  2. “家山徒咫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依恋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过往的追忆

  3. 诗中的“湖水”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内心的孤独
    C. 美好的记忆
    D. 过去的遗憾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谒金门》:两者均表现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而《谒金门》则融合了病痛与对青春的反思,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近现代女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