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颜杲卿》

时间: 2025-01-24 07:04:09

骊宫歌笑入青云,曾识常山有战尘。

忠骨已澌余发在,因人得见梦中身。

意思解释

咏史下·颜杲卿

作者: 陈普 〔宋代〕

原文展示: 骊宫歌笑入青云,曾识常山有战尘。忠骨已澌余发在,因人得见梦中身。


白话文翻译: 在骊宫中歌唱的乐声中,仿佛能飞入青天,曾经目睹常山的战场尘土。忠诚的骨骼已经消逝,唯有头发还留存,因而让我在梦中见到你的身影。


注释:

  • 骊宫: 指的是骊山上的骊宫,传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场所。
  • 常山: 古代战争名地,常山是指战斗的地方。
  • 忠骨已澌: 忠骨已经腐烂,形容忠臣的忠诚与死去的悲哀。
  • 余发在: 剩下的头发,隐喻过往的记忆与形象。
  • 梦中身: 在梦中见到的身影,代表对故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 骊宫歌: 指唐代的《骊宫歌》,常用于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 常山有战尘: 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常山战役,暗示忠臣的悲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元济,号天雨,宋代诗人,以咏史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社会时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忧国忧民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寄托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开篇提及“骊宫歌”,便引发读者对历史爱情故事的联想,歌声与青云相结合,给人一种飞扬与超脱的感觉。接下来的“曾识常山有战尘”,则从个人情感转向历史,强调了对战乱的见证,表现出士人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忠骨已澌余发在”一句,表现了忠臣的忠贞已逝,唯有头发残留,象征着对忠诚的追忆与惋惜,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因人得见梦中身”则在梦中重现已故忠臣的形象,表现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整首诗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与对社会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骊宫歌笑入青云: 描绘出乐声悠扬,仿佛飞向天空,传达了一种轻松而又缅怀的情绪。
    • 曾识常山有战尘: 诗人曾经历过战乱,强调对历史的深刻体验。
    • 忠骨已澌余发在: 忠诚已逝,唯有头发残留,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
    • 因人得见梦中身: 在梦中重见故人,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 头发象征着记忆与追忆,忠骨则象征忠诚与历史。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忠诚精神的钦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骊宫: 表达爱情与历史的交织。
  • 常山: 象征战争与忠诚。
  • 忠骨: 表达对忠贞的追忆。
  • 梦中身: 体现对故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骊宫歌”指的是什么? A. 传统乐曲
    B.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C. 常山战役
    D. 以上都不是

  2. 诗中提到“忠骨已澌”,是指什么? A. 忠臣已去世
    B. 忠臣依旧活着
    C. 忠臣的后代
    D. 忠臣的事迹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 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悲伤,但更多地侧重于现实生活的感受。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虽然同样有历史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