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论语·巧言令色章
正色忠言始是人,一毫巧令兽为邻。
本心面目无难见,识比非仁即是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正直的言辞和忠诚的劝诫才是真正的人性,一点点的巧言令色只会使人沦为兽类。真正的内心和真实的面目并不难以辨认,明白善恶与仁义的标准才是真正的仁义。
注释:
- 正色:这里指的是严肃、正直的态度。
- 忠言:诚恳的劝告。
- 巧令:花言巧语,指虚伪、狡猾的言辞。
- 兽为邻:比喻和不正之人交往。
- 本心面目:指人的真实内心和本质。
- 识比非仁:理解什么是仁义与非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作品多探讨人性、道德等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考与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上盛行虚伪与表面功夫。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诗揭示真诚与虚伪之间的界限,呼吁人们保持真实的内心与言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真正的人性在于真诚和正直,而非巧妙的言辞。首句“正色忠言始是人”强调了忠诚的劝告和严肃的态度是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随后的“巧令兽为邻”则对比了那些只会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人,这种人甚至不如兽类,因为兽类尚且有其本能的真实。
接下来两句“本心面目无难见,识比非仁即是仁”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真正的本心与面目是清晰可见的,只有真正明白何为仁义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者。整首诗以对比手法突出了人性之善与恶,警示读者要以真诚之心待人,避免被虚伪的表象所迷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色忠言始是人:强调正直和忠诚的劝言是人应有的本质。
- 一毫巧令兽为邻:稍微的花言巧语使人沦为兽类,暗示虚伪的本质。
- 本心面目无难见:真实的内心和外在表现是容易辨认的。
- 识比非仁即是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仁义才是真正的仁者。
修辞手法:
- 对比:正色与巧言、仁与非仁的对比,突出人性之善与恶。
- 比喻:将虚伪的人比作兽,强调其低级与不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倡导真实与正直,反对虚伪和表面功夫。诗人通过对比与揭示,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色:象征真诚、正直。
- 忠言:寓意真挚的关怀与劝诫。
- 巧令:象征虚假与狡诈。
- 仁:象征人性的高尚与道德的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正色忠言”指的是什么? A. 虚伪的言辞
B. 正直的劝告
C. 随意的玩笑
答案:B -
根据诗意,巧言令色的人被比作什么? A. 人
B. 兽
C. 圣人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仁”代表什么? A. 财富
B. 正义与道德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其他章节,如“为政”篇,探讨为人处世之道。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则是另一种豪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展示不同诗人对人生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 《论语》相关研究文献
- 陈普生平及其作品分析书籍
- 宋代文学概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