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其二 题拥髻美人》

时间: 2025-02-04 17:10:51

偷试盘龙旧日妆。

舞衫歌扇出空箱。

恼人弦索在东墙。

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许地天长。

为他一日百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其二 题拥髻美人》
作者: 谢觐虞 〔近代〕

偷试盘龙旧日妆。
舞衫歌扇出空箱。
恼人弦索在东墙。
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许地天长。
为他一日百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与感慨。诗人在试着重新打扮成昔日的模样,想要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美人舞动着衣衫,手持歌扇,似乎从空箱中走出,而那恼人的琴声却在东墙响起。春天的景象本来就像云水幻影般变幻无常,但对美人的思念却希望能长久不变。为此,诗人日日思念,反复琢磨。

注释:

  • 盘龙:古代的发髻样式,形似盘旋的龙,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妆扮。
  • 舞衫歌扇:舞动的衣衫和手握的歌扇,象征着女子的优雅和风情。
  • 恼人:使人感到烦恼的事物,这里指的是琴声。
  • 云水幻:云和水一样变幻不定,形容春天的景象如梦幻般。

典故解析:

  • 春事:春天的事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与爱情。
  • 东墙:象征着隔阂与距离,恼人的琴声来自东墙,暗示着对美人的思念不能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觐虞,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了丰富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美人的描绘,表达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思恋。诗的开篇“偷试盘龙旧日妆”便引人入胜,仿佛可以看到美人正准备打扮,重温旧日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舞衫歌扇出空箱”,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优雅与灵动。诗人在此处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美人的气质与神韵。

“恼人弦索在东墙”一句,传达了一种无奈与烦恼,琴声打破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暗示着对美人无法相见的惆怅。后面的“春事本同云水幻”,则将春天的美好与无常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为他一日百思量”则是情感的升华,表现了诗人对美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思虑。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在变迁中对美好感情的坚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偷试盘龙旧日妆:偷偷地尝试着昔日美人的妆容,暗示对往昔的回忆与渴望。
  • 舞衫歌扇出空箱:美人在舞动着衣衫,仿佛从空箱中走出,生动展示了她的优雅。
  • 恼人弦索在东墙:琴声从东墙传来,令诗人烦恼,暗示了距离与思念的痛苦。
  • 春事本同云水幻:春天的景色如云水般变幻不定,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短暂。
  • 此情可许地天长:希望这份情感能够长久,抒发了对美好感情的珍视。
  • 为他一日百思量: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深,日日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云水幻影,形象地表现出短暂与虚幻。
  • 拟人:美人仿佛从空箱中走出,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意象分析: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向往,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同时又暗含了短暂与无常的主题。
  • 琴声:引发思念,代表了隔阂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盘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龙的形象
    B. 古代的发髻样式
    C. 一种舞蹈

  2. “恼人弦索在东墙”中的“恼人”指的是什么? A. 美人
    B. 琴声
    C. 春天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思念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其中关于爱情与思念的诗句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清照的词:如《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写情感与春天的变幻,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