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皓庙四首》

时间: 2025-02-04 16:16:01

汉皇傲物终难屈,太子卑辞方肯出。

难老犹能成大功,至今高义如星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四皓庙四首 邵雍 〔宋代〕

汉皇傲物终难屈,太子卑辞方肯出。 难老犹能成大功,至今高义如星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汉朝的皇帝傲视万物,最终难以屈服,太子用谦卑的言辞才肯出来。虽然年老但仍能成就大功,至今他的高尚义气如同星辰和太阳一样照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
  • 傲物:傲视万物。
  • 终难屈:最终难以屈服。
  • 太子:指皇帝的儿子,未来的继承人。
  • 卑辞:谦卑的言辞。
  • 难老:虽然年老。
  • 高义:高尚的义气。

典故解析:

  • 四皓:指的是汉初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他们因年高德劭,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曾多次征召他们出山,但他们都拒绝了。直到刘邦的太子刘盈(后来的汉惠帝)用谦卑的言辞恳请,他们才出山辅佐太子,稳定了太子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邵雍对“商山四皓”的赞颂,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游览四皓庙时所作,通过对四皓的赞颂,表达了对他们坚守原则、不畏权势的敬佩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的赞颂,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首句“汉皇傲物终难屈”,描绘了汉朝皇帝的傲慢和四皓的坚定不移。次句“太子卑辞方肯出”,则表现了太子用谦卑的言辞恳请四皓出山,凸显了四皓的高贵和太子的谦逊。后两句“难老犹能成大功,至今高义如星日”,赞颂了四皓虽然年老但仍能成就大功,他们的高尚义气如同星辰和太阳一样照耀千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四皓的无限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汉皇傲物终难屈”,通过“傲物”和“终难屈”两个词,描绘了汉朝皇帝的傲慢和四皓的坚定不移。
  • 次句“太子卑辞方肯出”,用“卑辞”和“方肯出”两个词,表现了太子用谦卑的言辞恳请四皓出山,凸显了四皓的高贵和太子的谦逊。
  • 后两句“难老犹能成大功,至今高义如星日”,通过“难老”、“成大功”和“高义如星日”三个词,赞颂了四皓虽然年老但仍能成就大功,他们的高尚义气如同星辰和太阳一样照耀千古。

修辞手法:

  • 比喻:“高义如星日”,将四皓的高尚义气比喻为星辰和太阳,形象生动。
  • 对仗:“汉皇傲物终难屈,太子卑辞方肯出”,通过“傲物”与“卑辞”、“终难屈”与“方肯出”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商山四皓”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的赞颂,表达了对他们坚守原则、不畏权势的敬佩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日:象征着永恒和高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汉皇”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2. “太子卑辞方肯出”中的“卑辞”是什么意思? A. 卑微的言辞 B. 高傲的言辞 C. 谦卑的言辞 D. 华丽的言辞

  3. 诗中的“四皓”指的是哪四位隐士? A.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B.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 C.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曹操 D.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诗词对比:

  • 《题四皓庙四首》与《咏史·其二》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四皓高尚品德的赞颂,后者则通过对松树和苗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
  • 《邵雍集》(中华书局)
  • 《古诗源》(沈德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