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事吟 邵雍 〔宋代〕
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亦稀。 帘垂知日永,柳静觉风微。 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 何须寻洞府,度岁也应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少思虑则少梦,少言则过失也少。窗帘低垂,知道白昼漫长;柳枝静止,感觉风也轻微。只看到花开花落,听不到人间的是非。何必去寻找隐居的洞府,度过岁月也应当从容不迫。
注释:
字词注释:
- 虑少:思虑少。
- 梦自少:梦境自然少。
- 言稀:言语稀少。
- 过亦稀:过失也少。
- 帘垂:窗帘低垂。
- 日永:白昼漫长。
- 柳静:柳枝静止。
- 风微:风轻微。
- 洞府:隐居的地方。
- 度岁:度过岁月。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淡雅,主张“省事”、“省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宋代,社会动荡,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邵雍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首两句“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亦稀”直接点出了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少思虑、少言语,从而减少梦境和过失。中间两句“帘垂知日永,柳静觉风微”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何须寻洞府,度岁也应迟”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不必刻意寻找隐居之地,从容度过岁月即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亦稀”:诗人认为少思虑则少梦,少言语则过失也少,这是对简朴生活的直接表达。
- “帘垂知日永,柳静觉风微”:通过窗帘低垂和柳枝静止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感觉风也轻微,白昼漫长。
- “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只看到花开花落,听不到人间的是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 “何须寻洞府,度岁也应迟”:认为不必刻意寻找隐居之地,从容度过岁月即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亦稀”中的“虑少”与“梦自少”,“言稀”与“过亦稀”形成对仗。
- 拟人:如“柳静觉风微”中的“柳静”赋予柳枝静止的特性,感觉风也轻微。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简朴生活,超然世俗纷扰,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垂:象征宁静的环境。
- 柳静:象征静止的自然。
- 花开谢: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间的是非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虑少梦自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少思虑则少梦 B. 多思虑则多梦 C. 梦与思虑无关 D. 梦与言语有关
-
“帘垂知日永”中的“日永”指的是什么? A. 日头永远不落 B. 白昼漫长 C. 日头永远高挂 D. 日头永远不升
-
诗中“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世俗纷扰的积极参与 B. 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C. 对世俗纷扰的无所谓态度 D. 对世俗纷扰的厌恶态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邵雍的《省事吟》都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