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 其四十一》

时间: 2025-02-04 17:11:40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得时。

风露清时收翠润,山川秀处摘新奇。

揄扬物性多存体,拂掠人情薄用辞。

遗味正宜涵泳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得时。风露清时收翠润,山川秀处摘新奇。揄扬物性多存体,拂掠人情薄用辞。遗味正宜涵泳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白话文翻译:

邵雍并非真的喜欢吟诗,诗是他自我陶醉时的产物。在清风露水的时刻,他欣赏着翠绿的润泽;在山川秀丽的地方,他摘取新奇的景致。他赞美事物的本性,多保留其本质;在描绘人情时,用词简洁而不浮夸。留下的韵味正适合细细品味,邵雍并非真的喜欢吟诗。

注释:

  • 尧夫:邵雍的自称。
  • 自得时:自我陶醉的时候。
  • 收翠润:欣赏翠绿的润泽。
  • 揄扬:赞美。
  • 物性:事物的本性。
  • 存体:保留本质。
  • 拂掠:描绘。
  • 人情:人间的情感。
  • 薄用辞:用词简洁。
  • 遗味:留下的韵味。
  • 涵泳:细细品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他认为诗歌是自我陶醉时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事物本质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谦的口吻开篇,表明诗人并非真的喜欢吟诗,而是诗歌在他自我陶醉时自然产生。诗中通过对“风露清时”和“山川秀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理解。他用“揄扬物性多存体”来表达对事物本质的赞美,而“拂掠人情薄用辞”则显示了他在描绘人情时的简洁风格。最后,诗人强调留下的韵味适合细细品味,再次强调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自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人自谦,表明并非真的喜欢吟诗。
  2. 诗是尧夫自得时:诗歌是他在自我陶醉时的自然流露。
  3. 风露清时收翠润:在清风露水的时刻,他欣赏着翠绿的润泽。
  4. 山川秀处摘新奇:在山川秀丽的地方,他摘取新奇的景致。
  5. 揄扬物性多存体:他赞美事物的本性,多保留其本质。
  6. 拂掠人情薄用辞:在描绘人情时,用词简洁而不浮夸。
  7. 遗味正宜涵泳处:留下的韵味正适合细细品味。
  8. 尧夫非是爱吟诗:再次强调他并非真的喜欢吟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露清时收翠润,山川秀处摘新奇”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通过“收翠润”和“摘新奇”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然态度,强调诗歌是自我陶醉时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事物本质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露:清新的自然气息。
  • 翠润:翠绿的润泽,象征生机和活力。
  • 山川:秀丽的自然景观。
  • 新奇:新奇的景致,象征创新和发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在诗中自称为什么? A. 尧夫 B. 邵雍 C. 尧舜 D. 尧明

  2. 诗中“风露清时收翠润”描绘的是什么? A. 人间的情感 B. 清新的自然气息 C. 事物的本质 D. 新奇的景致

  3. 诗中“揄扬物性多存体”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的欣赏 B. 对事物本质的赞美 C. 对人情的不满 D. 对新奇景致的追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作品,如《观物吟》、《秋怀》等,都体现了他的自然观和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相比,邵雍的诗歌更注重表现自然景物背后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主要诗文作品,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