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4-27 21:42:11

天外雨初收。

风紧云轻已变秋。

邂逅故人同一笑,迟留。

聚散人生宜自谋。

去路指南州。

万顷云涛一叶舟。

莫话太湖波浪险,归休。

人在溪边正倚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作者: 蔡伸 〔宋代〕

天外雨初收。风紧云轻已变秋。
邂逅故人同一笑,迟留。
聚散人生宜自谋。去路指南州。
万顷云涛一叶舟。莫话太湖波浪险,归休。
人在溪边正倚楼。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的雨刚刚停下来,风变得紧凑,云彩轻盈,已经是秋天的气息。
偶然遇见旧友,大家一同欢笑,停留片刻。
人生的聚散应该自己来安排,离去的路向南方的州。
在广阔的云涛中,像一叶小舟。不要谈论太湖的波浪险恶,回去休息。
此时人正倚靠在溪边的楼上。

注释:

  • 邂逅:意为偶然相遇。
  • 聚散:指人与人之间的聚集与分散。
  • 指南州:指南方的州,代表离开的方向。
  • 云涛:形容云层和波涛,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意象。
  • 太湖:指太湖,古代有很多诗词提及其波浪,常用来象征险恶的水域。
  • 倚楼:意为靠在楼边,表现一种悠闲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因其波浪起伏而闻名,常在古诗中被用来象征人生的险恶与不确定。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人在描绘人生聚散时,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字梦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常描绘山水之间的闲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际,诗人通过抒发与友人相聚的愉悦,表达对人生聚散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以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天外雨初收”和“风紧云轻已变秋”描绘了秋天到来的气息,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人通过偶遇故人,展现出对往昔友谊的珍惜,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人生的聚散比作航行,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去路指南州”不仅暗示了离开的方向,更象征了对未来道路的选择与把握。最后一句“人在溪边正倚楼”则回归到一种宁静的状态,仿佛在提醒我们,无论人生的波折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外雨初收”:描绘秋天初降的景象,暗示季节的变迁。
    • “风紧云轻已变秋”:通过风与云的变化,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邂逅故人同一笑,迟留”:偶然遇到故人,共同欢笑,留住那一刻的美好。
    • “聚散人生宜自谋”:强调在生活中应主动把握自己的聚散。
    • “去路指南州”:前行的方向,象征人生的选择与追求。
    • “万顷云涛一叶舟”:以舟比喻人生,描绘出人生的渺小与无奈。
    • “莫话太湖波浪险,归休”:劝诫不要谈论太湖的险恶,强调回归内心的宁静。
    • “人在溪边正倚楼”:最后的宁静与安闲,暗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紧云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叶舟,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生的脆弱。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其人性的特点,使情感更为丰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在聚散之间的自我掌控与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 :象征洗净与新生,也暗示人生的起伏。
  • :代表成熟与凋零,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故人:象征珍贵的友谊与人际关系。
  • 云涛与舟:暗喻人生的艰难与渺小。
  • 溪边与楼:表现一种隐逸与归属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去路”指向哪个方向?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人在溪边正倚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悠闲
    c) 愤怒
    d)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太湖”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风光
    c) 险恶
    d) 友谊

答案

  1. b) 南方
  2. b) 悠闲
  3. c) 险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态度;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在聚散中更侧重于人生苦痛的反思。两者在主题上有所相似,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却各自不同,前者偏向洒脱,后者则更显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