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时间: 2025-01-27 03:57:22

珠露初零。

天宇澄明。

正闲阶、皎月亭亭。

更阑人静,烟敛风清。

更井边桐,一叶叶,做秋声。

斗帐鸾屏。

翠被华茵。

梦回时、酒力初醒。

绿云堆枕,红玉生春。

且打叠起,龙牙簟,竹夫人。

意思解释

行香子

作者: 蔡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珠露初零。天宇澄明。正闲阶皎月亭亭。更阑人静,烟敛风清。更井边桐,一叶叶,做秋声。斗帐鸾屏。翠被华茵。梦回时酒力初醒。绿云堆枕,红玉生春。且打叠起,龙牙簟,竹夫人。

白话文翻译:

露珠刚刚滴落,天空清澈明朗。正是闲暇之时,月光如水般洒在台阶上。夜深人静,烟雾散去,微风轻拂。井边的梧桐树,叶子一片片落下,发出秋天的声响。帐子里,鸾凤的屏风,翠色的被子和华丽的垫子。梦中醒来,酒意尚存。绿云堆成枕头,红玉般的春意再现。且把龙牙簟叠起,竹制的女伴也一同召来。

注释:

  • 珠露: 珠状的露水,形容清晨或夜晚的露水。
  • 亭亭: 形容月光明亮、清晰的样子。
  • 更阑: 指深夜时分。
  • 烟敛风清: 烟云散去,微风轻拂,环境清新宁静。
  • : 指梧桐树,常与秋天相关,象征凋零和思念。
  • 斗帐鸾屏: 形容华丽的帐子和屏风,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
  • 龙牙簟: 指用龙牙制成的凉席,通常用来形容高档的寝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生卒年不详),字子真,号少山,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该词作成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借助月夜的美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行香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蔡伸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珠露初零”引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接着以“天宇澄明”展示了空旷而明亮的夜空,给人以舒畅之感。词中“正闲阶皎月亭亭”意在描绘月光照耀下的台阶,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夜深人静,诗人孤独而又安宁的心态通过“更阑人静,烟敛风清”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秋天的描写,尤其是“更井边桐,一叶叶,做秋声”,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接下来的部分则渐渐转向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体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诗人在梦中饮酒的意象,反映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流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让人感受到诗人那种淡淡的惆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珠露初零”:清晨初降的露珠,象征新生与清新。
    • “天宇澄明”:夜空清澈明亮,象征宁静和清晰。
    • “正闲阶皎月亭亭”:月光洒在台阶上,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景。
    • “更阑人静,烟敛风清”:夜深人静,环境宁静,心中安然。
    • “更井边桐,一叶叶,做秋声”:梧桐树下,落叶声响,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斗帐鸾屏”:奢华的帐子与屏风,营造出一种富贵的生活氛围。
    • “梦回时酒力初醒”:梦中醒来,酒意尚存,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绿云堆枕,红玉生春”:梦境中的美好意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且打叠起,龙牙簟,竹夫人”:最后一句呼应生活的细节,呈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 “珠露”与“皎月”对比,强调夜晚的美丽。
    • 拟人: “做秋声”,让自然界的声音具有人性化。
    • 对仗: “斗帐鸾屏,翠被华茵”,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自然变迁的感悟,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珠露: 象征新生与清晨的清新。
  • 皎月: 月光的清辉,象征宁静与美好。
  • 桐叶: 秋天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
  • 斗帐鸾屏: 代表奢华的生活,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龙牙簟: 高档寝具,象征生活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珠露初零”中的“珠露”比喻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清晨的露水
    • C. 美丽的花朵
  2. 词中“更阑人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龙牙簟”象征了什么?

    • A. 贫穷
    • B. 自然
    • C. 奢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蔡伸的《行香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蔡伸更倾向于表现宁静的环境与秋天的思绪,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情感的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蔡伸及其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