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丙寅)》

时间: 2025-01-27 04:17:53

梅雨初晴,画栏开遍忘忧草。

兰堂清窈。

高柳新蝉噪。

枕上芙蓉,如梦还惊觉。

匀妆了。

背人微笑。

风入玲珑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丙寅)
梅雨初晴,画栏开遍忘忧草。
兰堂清窈。高柳新蝉噪。
枕上芙蓉,如梦还惊觉。
匀妆了。背人微笑。
风入玲珑罩。

白话文翻译:

在梅雨刚刚停歇的初晴日子里,画栏旁盛开着忘忧草。
兰亭内清幽雅致,高大的柳树上新蝉鸣叫。
我躺在枕头上,梦中似乎还在惊醒。
我轻轻整理妆容,朝背后的人微微一笑。
微风轻轻吹入玲珑的罩子中。

注释:

  • 梅雨:指的是梅子成熟时节的雨,通常在夏季。
  • 忘忧草:一种象征消愁解闷的花草。
  • 清窈:形容环境清幽、深邃。
  • 高柳:指高大的柳树,常与夏季、清凉的气息相联系。
  • 新蝉噪:形容夏初新蝉开始鸣叫。
  • 芙蓉:指荷花,常用以比喻女子的美丽。
  • 玲珑罩:形容一种精巧的罩子,寓意娇美。

典故解析:

  • 忘忧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可以消愁解闷的草药。
  • 高柳新蝉:柳树与蝉常被用来描写夏日的清凉与生机,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丙寅年,正值梅雨季节,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晴朗天气的愉悦心情,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丙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雨后的美丽景象。开篇提到“梅雨初晴”,不仅设定了时间背景,也暗示了雨后的清新气息。诗中通过“画栏开遍忘忧草”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忘忧草的意象又增添了一层消愁解闷的情感。接下来的“兰堂清窈”描绘了一种幽雅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高柳新蝉噪”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氛围,蝉鸣与柳树交织出生命的活力。诗人接着转向内心的感受,“枕上芙蓉,如梦还惊觉”,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梦醒时的迷离与惊喜,仿佛梦中也映衬着荷花的娇美。

最后两句“匀妆了。背人微笑。”给人以幽怨的情感,诗人轻轻整理妆容,似乎在向某个背影的人传达着心底的柔情,而“风入玲珑罩”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微风吹拂,增添了几分轻盈与浪漫。整首词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个体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雨初晴,画栏开遍忘忧草。” — 描写初夏的美丽景象,忘忧草象征着消愁的心情。
  2. “兰堂清窈。” — 形容环境的幽静与雅致。
  3. “高柳新蝉噪。” — 传达出夏季生机勃勃的气息。
  4. “枕上芙蓉,如梦还惊觉。” — 诗人从梦中惊醒,感受到荷花般的美丽。
  5. “匀妆了。背人微笑。” — 体现出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微妙情感连接。
  6. “风入玲珑罩。” — 形象生动,展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比作美丽的女子。
  • 拟人:将“风”描绘得如同轻柔的情感。
  • 对仗:如“梅雨初晴”与“高柳新蝉”,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初夏自然景象的赞美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着生机与新生。
  • 忘忧草:代表消愁解烦。
  • 高柳: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活力。
  • 芙蓉: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玲珑罩:象征着细腻与精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梅雨初晴”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下雨
    B. 晴天
    C. 雪天

  2. “忘忧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忧愁
    B. 喜悦
    C. 消愁解烦

  3. 诗中提到的“高柳新蝉噪”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蔡伸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夏日的美丽景象,但蔡伸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两者都通过景物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