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2-04 15:29:51

霁烟消处寒犹嫩。

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

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满面羞红难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烟消处寒犹嫩,
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
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
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
满面羞红难问。

白话文翻译

在晴空万里的地方,寒气依然显得嫩涩;
走出门来,巷子里静悄悄的,白昼显得漫长。
池塘边的芳草,刚刚苏醒过来;
吟唱的诗句,春意尚未稳定。
仙境的源头,春风显得瘦弱而无力;
燕子飞来,却没有带来春天的消息。
小桃花心里明白人们的怨恨,
满脸的红晕让人难以启齿询问。

注释

  • 霁烟:晴天后的烟雾,指天气晴朗。
  • 乍门巷:刚出门的街巷。
  • 愔愔:形容安静、恬淡的样子。
  • 魂初醒:指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
  • 仙源:传说中的仙境或源头。
  • 燕子: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小桃:桃花,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 羞红:因害羞而脸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多描写春天和自然景观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反映了自然界的复苏与人们心情的微妙变化。

诗歌鉴赏

《杏花天》一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头几句中,晴空中的寒气与初春的嫩绿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中提到“池塘芳草魂初醒”,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暗示着希望与新生。

而后几句则带有一丝忧郁,尤其是“仙源阻春风瘦损”,传达出一种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惆怅。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然而“又燕子来无芳信”,不仅显示了春的迟滞,还隐含了人们对于春日情感的期待与失落。

最后两句“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以桃花的羞涩来映射人们的情感,暗示了对爱情的渴望又夹杂着些许的无奈。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霁烟消处寒犹嫩:描绘了晴朗天气中,寒气仍存的情景。
  2. 乍门巷愔愔昼永:初出门的街巷宁静而漫长,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
  3. 池塘芳草魂初醒:池塘边的芳草开始复苏,象征春天的来临。
  4. 秀句吟春未稳:吟诵的诗句还未能完全表现出春天的稳定与美好。
  5. 仙源阻春风瘦损:春风显得微弱,预示着春天的迟到。
  6. 又燕子来无芳信:燕子归来却没有带来春天的消息,令人失落。
  7. 小桃也自知人恨:桃花心中明白人们的情感与期盼。
  8. 满面羞红难问:因羞愧而脸红,暗示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意象。
  • 拟人:小桃花似乎有了自己的情感,能理解人们的心情。
  • 对仗:整首诗在字句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爱情的渴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迟到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萌芽。
  • 燕子: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新生。
  •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带有羞涩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烟”指的是什么? A. 雨后晴天
    B. 晴天中的烟雾
    C. 烟雾消散
    D. 晴天的寒气

  2. 诗中“小桃”最能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爱情
    C. 自然
    D. 友谊

  3. 诗中“又燕子来无芳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高兴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高观国的《杏花天》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都描写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后者则强调春天的活力与欢愉。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有春天的象征,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