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27 04:34:55

玉箫闲,清韵咽。

人倚画阑愁绝。

云恼月,月羞云。

半溪梅影昏。

恨春风,萧散后。

夜夜数残更漏。

情悄悄,思依依。

天寒一雁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高观国 〔宋代〕

玉箫闲,清韵咽。
人倚画阑愁绝。
云恼月,月羞云。
半溪梅影昏。
恨春风,萧散后。
夜夜数残更漏。
情悄悄,思依依。
天寒一雁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月光与云彩缠绵交错,诗人倚靠在画栏上,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思念。半溪的梅花在昏暗中投下影子,春风过后,思念的情绪愈加萧条。每晚都在默默地数着更漏,思念之情如影随形,天冷时,一只孤雁飞过,更加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注释:

  1. 玉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悠闲的音乐。
  2. 画阑:指装饰精美的栏杆,通常用于庭院。
  3. 云恼月:云彩遮住了月亮,产生了一种愁苦的意境。
  4. 梅影:梅花的影子,这里用来衬托春天的情感。
  5. 更漏:古代计时的工具,象征着夜晚的流逝。
  6. 情悄悄,思依依:形容情感的细腻与依恋。

典故解析:

本词中涉及的“月”与“云”的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其中月亮常象征思念与孤独,而云则代表变幻与无常。诗人在此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以词风清丽见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一个春夜,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萧条与孤独,借用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更漏子》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的“玉箫闲,清韵咽”,音乐的悠扬与静谧相结合,营造了一个恬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人倚画阑愁绝”,诗人将自己代入到这幅画面中,愁苦的情绪愈加显现。

接下来的“云恼月,月羞云”则丰富了情感层次,云彩遮挡了月亮,仿佛是诗人的情感被孤独与思念所掩盖。半溪梅影的出现,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诗人对春光的眷恋。最后两句“夜夜数残更漏,情悄悄,思依依”,将思念的细腻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如同夜晚的更漏一样,随着时间流逝愈发深沉。

整体来看,诗词在音乐感、意象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箫闲,清韵咽:象征着音乐的悠闲与清丽,暗示内心的宁静。
  • 人倚画阑愁绝:诗人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愁苦与思念。
  • 云恼月,月羞云:表现出一种缠绵的情感,云与月的互动中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 半溪梅影昏:梅花的影子在昏暗的环境中,增加了诗的凄美与孤独。
  • 恨春风,萧散后:春风的吹拂带走了春天的生机,诗人对这种变化感到惋惜。
  • 夜夜数残更漏:夜晚的时间流逝带来的是无尽的思念。
  • 情悄悄,思依依:细腻的情感表露无遗,思念如影随形。
  • 天寒一雁飞:寒冷的天际,一只孤雁飞过,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与月比作情感的交织。
  • 拟人:云与月有情感的反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1. 玉箫:象征音乐与安静,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愁苦。
  2. 云月:代表孤独与思念,云的遮挡象征情感的复杂。
  3. 梅影:春天的象征,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4. 更漏:时间的流逝,强调思念的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云恼月”意指什么?
    A. 月亮明亮
    B. 云遮住了月亮
    C. 天空晴朗
    答案:B

  2. 填空题:诗人通过“夜夜数残更漏”表达了对__的思念。
    答案:时间

  3. 判断题:该诗呈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欢愉。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女性的柔情与思念,而高观国则更侧重于孤独与哀愁的表达。
  • 秦观的作品虽同样表达思念,但其风格较为婉约细腻,与高观国的清丽中带有孤独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