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2-04 16:31:10

一窗闲,孤烬冷,独自个春睡。

绣被熏香,不似旧风味。

静听滴滴檐声,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

念芳意。

一并十日春寒,梅花煞憔悴。

懒做新词,春在可怜里。

几时挑菜踏青,云沈雨断,尽分付、楚天之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高观国 〔宋代〕

一窗闲,孤烬冷,独自个春睡。
绣被熏香,不似旧风味。
静听滴滴檐声,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
念芳意。一并十日春寒,梅花煞憔悴。
懒做新词,春在可怜里。
几时挑菜踏青,云沈雨断,尽分付楚天之外。


白话文翻译:

在一扇窗前,独自一人,火炉的余烬冷冷地,沉沉入睡。
刺绣的被子散发着香气,却不再有往日的风情。
静静地听着檐下的滴水声,惊醒了心中的忧愁,打搅了梦境,更不去在意庾郎的心碎。
想着芳心,十天的春寒已经过去,梅花也显得憔悴。
懒得再写新词,春天在可怜之中。
不知何时能去挑菜踏青,天空阴沉,雨水断断续续,所有的情思都寄托在楚天之外。


注释:

  • 一窗闲:指窗前的安静环境,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清冷。
  • 孤烬冷:余烬的冷清,反映内心的孤寂。
  • 绣被熏香:被子散发的香气,象征着温暖与往日的美好。
  • 庾郎:指庾信,古人笔名,意指情人,寓意心碎之人。
  • 十日春寒:指过去的十天春季天气寒冷,暗示春天的无情。

典故解析:

  • 庾郎心碎:引自古典文学中对失恋的描写,常用以象征心事重重的情绪。
  •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象征宽广的意境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宋代著名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调著称,擅长描写春日的柔情和哀愁。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寒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展现了春日的凄美与内心深处的孤寂。诗歌开篇以“孤烬冷”引入,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中“静听滴滴檐声”不仅表达了对外界声音的敏感,也反映出内心情感的波动。庾郎心碎的提及,暗示了失去爱的痛苦,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描绘春寒的同时,诗人通过“梅花煞憔悴”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几时挑菜踏青”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尽管现实是“云沈雨断”,但依然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窗闲,孤烬冷:一窗之内的安静和火炉的余烬冷清,象征着孤独的心态。
    • 独自个春睡:春天的懒散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失落。
    • 静听滴滴檐声:对外界声音的敏感,暗示内心的忧愁。
    • 惊愁搅梦:梦境被愁绪打扰,体现出情感的纠结。
    • 更不管庾郎心碎:不再在意恋人的心情,表达一种无奈与放下。
    • 念芳意:对往日美好情感的怀念。
    • 十日春寒,梅花煞憔悴:春寒加重了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懒做新词:对写作的懒惰,反映出心情的低落。
    • 几时挑菜踏青:渴望重返自然,体现出对生活的向往。
    • 云沈雨断:描绘春天的不定,象征着情绪的波动。
    • 尽分付楚天之外:将所有情感寄托于广阔的天空,表达心灵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相联系。
    • 拟人:梅花的憔悴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春睡”“旧风味”,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 闲窗: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孤烬:象征着过去时光的冷清与失落。
  • 梅花: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楚天: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郎”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中的恋人
    C. 诗中的敌人
    D. 诗人的父亲

  2. “十日春寒”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A. 兴奋
    B. 无奈与哀愁
    C. 幸福
    D. 愤怒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否定的
    B. 热爱的
    C. 复杂的
    D. 无所谓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风格与高观国相似。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情感,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高观国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春天的细腻描写,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高观国则更加强调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观国诗集》
  • 《古典诗词解读》

以上是对《祝英台近》的详细解析与欣赏,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