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时间: 2025-01-26 23:42:39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白话文翻译:
邻近的城镇曾经遭遇过火灾的灰烬,如今这里仍然是和平的百姓。
我在童年时经历的事情,如今已经过去了三个纪元,
我把这溪山称作老朋友。


注释:

  • 傍邑: 附近的城镇。
  • 劫火尘: 劫难中的火灾留下的灰烬。
  • 独兹: 这里,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太平民: 和平的百姓,生活安宁的人。
  • 儿时所历: 童年时经历的事情。
  • 三纪: 三个纪元,指时间的推移。
  • 溪山: 溪流和山峦,形容故乡的风景。
  • 故人: 旧友,意指与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劫火”可理解为历史上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安宁对比。诗中提到的“太平民”暗示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紫岩,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助节日的契机,回忆过去,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平静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感慨的场景,作品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宁静。第一句提到的“劫火尘”,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灾难与动乱,暗示了宁静生活背后的不易。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第二句中“太平民”一词,彰显了诗人对当下安宁生活的珍视和向往,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溪山作故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既是对自然的依恋,也是对童年美好回忆的追溯。这种情感在诗中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呈现,令人倍感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傍邑曾为劫火尘”:回想过去的灾难,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独兹犹是太平民”:强调当下的安宁,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 “儿时所历今三纪”: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童年记忆愈加珍贵。
    • “便唤溪山作故人”:将自然与故乡视作老朋友,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历史的动荡与现实的安宁,增强诗意。
    • 拟人: 将溪山拟作“故人”,表现出情感的亲切与温暖。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安宁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劫火: 象征历史的创伤与动乱。
  • 太平民: 代表安宁生活与幸福的追求。
  • 溪山: 自然的象征,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灾难的灰烬
    B. 大火的燃烧
    C. 自然景观

  2. “太平民”意指:
    A. 生活安宁的百姓
    B. 贫困的人民
    C. 战争中的士兵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山水诗: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刘克庄则更注重细腻情感与生活的安宁。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山水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