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二衍》

时间: 2025-01-26 23:29:00

虽以宾师待,几于妾妇然。

不羞君割地,谩对客谈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虽以宾师待,几于妾妇然。不羞君割地,谩对客谈天。

白话文翻译:

虽然以礼相待像是宾客,但感觉却像妾妇一样。不觉得羞愧君主割地,胡乱与客人谈天。

注释:

  • 宾师:指的是尊贵的客人或外邦的使者。
  • 妾妇:指的是地位低下的女性,暗指卑微的地位。
  • 割地:指的是割让土地,通常用于形容对国家利益的妥协和让步。
  • 谩对:随意地、敷衍地对待。

典故解析:

“割地”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国家的耻辱和屈辱,通常与外族的侵略和割让土地的悲哀有关。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春,号千丘山人,南宋诗人,尤以词和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感受,风格清新、悲壮。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族侵扰、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屈辱现状的强烈不满和内心的焦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短短几句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开头的“虽以宾师待”一句,表面上是对待外客的礼遇,实际上暗含了对自己低微地位的自嘲。而“几于妾妇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低微的不堪,暗示了国家在外敌面前的无能。接下来的“不羞君割地”,更是直指当时南宋对外妥协的悲哀,表现出诗人对割地求和的不满,显示出其心中的愤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尖锐的对比,既揭示了国家的危机,也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虽以宾师待:虽然对客人以礼相待。
  2. 几于妾妇然:却感觉自己如同妾妇般低贱。
  3. 不羞君割地:对于君主割让土地毫不羞愧。
  4. 谩对客谈天:对客人随意地闲聊。

修辞手法:

  • 对比:用“宾师”和“妾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身份的低贱和屈辱。
  • 反问:通过“不羞”表现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愤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屈辱、对现状的无奈和强烈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意象分析:

  • 宾师:象征外来势力的压迫。
  • 妾妇:象征卑微和无奈的地位。
  • 割地:象征国家的屈辱和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宾师”指的是什么?

    • A. 友人
    • B. 外国使者
    • C. 家人
    • D. 僧侣
  2. 诗人使用“妾妇”来比喻什么?

    • A. 尊贵
    • B. 低贱
    • C. 忍耐
    • D. 勇敢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无奈,和刘克庄的忧国情怀有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