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点绛唇·我辈情锺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辈情锺,古来谁似龙山宴。
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
筝声远,鬓云吹乱。
愁入参差雁。
白话文翻译:
我们这一代人对情感的执着,古往今来有谁能像龙山的宴会那样盛大?
而如今在楚地,马儿在飞舞的景象中嬉戏。
回过头看那位美人,不知不觉已是深秋的时节。
筝声悠远,鬓发在风中凌乱。
愁绪如同那不齐整的雁阵。
注释:
- 情锺:对情感的深切执着。
- 龙山宴:指古代的盛大宴会。
- 楚甸:指楚地方域。
- 戏马:指马匹嬉戏的情景。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秋强半:指深秋的时节。
- 筝声:古代乐器筝发出的声音。
- 鬓云:指头发,形容花容月貌。
- 参差雁:形容雁群飞行不齐,表达愁绪。
典故解析:
- 龙山宴:源于古代的盛宴,象征着盛大的聚会与欢乐。
- 楚甸:楚国的地理象征,代表南方的风情和文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结合个人遭遇与情感,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我辈情锺》是苏轼在秋天的某个时刻,对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思。开头以“我辈情锺”引出主题,展现了对情感的执着,带有感慨的语气。诗中提到的“龙山宴”,不仅是对盛大场景的怀念,更是对过往幸福时光的渴望与追忆。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美人,暗示对爱情的追求。随着季节的推移,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秋天的来临让人更加感伤。筝声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最后的“愁入参差雁”则用意象化的手法,将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爱情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辈情锺,古来谁似龙山宴。”:表达对情感执着的自我认同,叹息过去的盛宴已不再。
- “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描绘当下轻松的景象,与过去的盛大形成对比。
-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回望美人,感叹时光流逝,秋已过半。
- “筝声远,鬓云吹乱。”:通过筝声传递出思念的情感,鬓发凌乱暗示心情的复杂。
- “愁入参差雁。”:以雁群的形象传达愁绪,意象生动,情感深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入参差雁”,以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如“戏马馀飞观”,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如“鬓云吹乱”,赋予头发以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集中体现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情锺:象征对情感的执着。
- 龙山宴:代表欢聚与美好时光。
- 佳人:象征爱情与美好追求。
- 秋: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
- 筝声: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雁:象征愁苦与不齐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山宴”象征着什么?
A. 盛大的聚会
B. 悲伤的回忆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成就 -
填空题:诗中“顾谓佳人,不觉__。”
-
判断题:诗中筝声传递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对/错)
答案:1. A 2. 秋强半 3.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苏轼更为豪放,李清照则细腻柔婉。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