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堵吟》

时间: 2025-01-27 03:09:42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堵吟
作者: 苏轼

台上有客吟秋风,
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
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
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
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
江水冬更深,
鲂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
不知我意徒悲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诗人在台上吟唱,悲伤的声音在空中飘荡。台边的女子听见了吟声,想要模仿,却明白心意与声音并不相同。诗人不禁问道,你为何如此悲伤,难道是为了那千里之外的两个孩子?白马作为边塞的象征,凤鸟则是关隘的象征,山川之间无人与我共处,显得格外清闲孤独。我为何也如此悲伤呢?江水在冬季更加深沉,鲂鱼在寒冷中难以捕捉。在江边聆听歌声的人们,却不知我心中的苦楚,只能徒增悲伤。

注释:

  • :吟唱、吟诵。
  • 秋风:指秋天的风,象征着萧瑟和悲凉。
  • 游女:闲逛的女子,代表听众。
  • 意不同:心意与声音不一致,表达一种孤独感。
  • 金城:指边疆的城池。
  • 白马:分别象征边塞和关隘。
  • 鲂鱼:一种鱼,寓意在寒冷的江水中难以捕鱼,象征着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清新著称。本诗创作于其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苏轼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内心难免感伤,故而在此诗中表达出深切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上堵吟》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伴随着悲凉的吟唱,烘托出一种寂寞的氛围。游女的窃听则引入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渴望,虽然她想要模仿,却无法理解诗人内心的真正意图。这一细节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隔阂。

诗中提到的“千里金城两稚子”,引发了诗人对亲情的思考,似乎在感叹远方的亲人。而“白马为塞凤为关”,则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边疆的凄凉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在最后,诗人感慨江水的深沉与寒冷,鲂鱼的难捕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困境的隐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忧伤,又折射出对社会和人情的普遍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台上有客吟秋风:描绘吟唱者与秋天的氛围。
  2. 悲声萧散飘入空:悲伤的声音与空旷的环境形成对比。
  3. 台边游女来窃听:游女的出现引入了听众的视角。
  4. 欲学声同意不同:想要模仿但心意不通,表现情感的隔阂。
  5. 君悲竟何事:质问对方的悲伤来源。
  6. 千里金城两稚子:引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7. 白马为塞凤为关:象征边塞的孤独与凄凉。
  8. 山川无人空自闲: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无聊。
  9. 我悲亦何苦:反思自身的悲伤是否有意义。
  10. 江水冬更深:描绘冬季的江水,象征深沉的心情。
  11. 鲂鱼冷难捕:隐喻现实中的困境。
  12. 悠悠江上听歌人:江上的歌声与孤独的对比。
  13. 不知我意徒悲辛:表达自己的悲伤无人理解。

修辞手法:

  • 象征:白马与凤鸟象征边疆的孤独。
  • 对仗:比如“千里金城,两稚子”,表现出对比与平衡。
  • 拟人:江水的深沉与寒冷赋予情感,使自然环境充满生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和对亲情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悲凉和思乡。
  • 游女:代表着人们对情感的向往。
  • 金城:象征边疆的孤独和思念。
  • 江水: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女”代表什么?

    • A. 听众
    • B. 朋友
    • C. 亲人
  2. “千里金城”中“金城”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边疆
    • C. 城市
  3. 诗人为何感到悲伤?

    • A. 孤独
    • B. 失去
    • C. 不知他人心意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悲伤主题比较,李白更倾向于个人的豪放与狂放,而苏轼则更为内敛,表现出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苏轼诗文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