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逻洞》
时间: 2025-01-26 02:20:25意思解释
游紫逻洞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原文展示:
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
廓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着山岩里。
蒲鞭挂壁一事无,环佩声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
徇华大夫无此乐,从渠遮山用翠幙。
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
白话文翻译:
我不愿意做万户侯的高官,只想在紫逻洞中与朋友游玩。
郓州的溪堂和虢州的山洞,都没有留下我所作的诗篇。
水流在山边清澈见底,竹子在严霜中仍然茂盛。
庙宇的装饰品虽然价值千金,却何必藏在山岩之间。
蒲鞭挂在墙上,闲事一无所有,
只有佩环的声音在朝晡间响起。
祝融神火无法到达的林深处,
客人来到五月时节怀念着貂狐。
华贵的大夫没有这样的乐趣,
只得在山中遮蔽用翠帷。
如果问这里有什么奇绝之处,
只要说我的心中有丘壑。
注释:
- 万户侯: 指封万户的高官,象征权势与富贵。
- 紫逻: 指紫逻洞,著名的游览胜地。
- 郓州: 地名,指郓州的溪堂。
- 虢州: 地名,指虢州的山洞。
- 退之: 指王维,著名的诗人。
- 祝融: 古代火神,象征火焰。
- 丘壑: 比喻胸中的理想和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履常,号静斋,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与义游览紫逻洞时,表达了他对权势与名利的淡泊,向往自然与心灵自由的情感。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在此境遇中通过诗歌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游紫逻洞》是一首表现对自然景观热爱与人生哲学思考的诗作。诗人开篇明确表达对权势的拒绝,愿意追求与友人一起游历名胜,而非追求富贵的生活。接着,诗中描绘了紫逻洞周边的自然景色,清澈的水流和经历霜雪的竹子,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坚韧的力量。
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他提到庙宇中的千金装饰,似乎在质疑物质的价值,强调心灵的富有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诗人又用蒲鞭与环佩的对比,进一步凸显生活的清淡与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强调内心的丘壑,表明真正的奇绝之处在于内心的境界与理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是对当时社会浮华的有力反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表明诗人对权势的拒绝与对自然游玩的向往。
-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表达对诗人王维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他在此地没有留下诗作。
-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描绘自然景色,水清竹茂,传达生机。
- 廓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着山岩里:质疑物质的价值,强调内心的追求。
- 蒲鞭挂壁一事无,环佩声中了朝晡:生活清淡,只有环佩声伴随,体现宁静。
- 祝融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描绘深林幽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徇华大夫无此乐,从渠遮山用翠幙:对比华贵生活与自然乐趣,强调内心的快乐。
- 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总结全诗,表明内心的理想与追求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丘壑”比喻内心的理想与志向。
- 对仗:如“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拒绝,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清澈与纯净,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竹:象征坚韧与生机,体现出自然的美好。
- 丘壑:象征内心的理想与追求,代表诗人的精神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拒绝什么样的生活? A. 贫穷 B. 权势 C. 旅行
- 诗中提到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内心理想 C. 物质财富
- 诗人认为真正的乐趣来自哪里? A. 名利 B. 朋友 C. 自然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白、王维、陈与义诗选》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游紫逻洞》的深刻内涵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