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亭》
时间: 2025-01-11 08:53: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哉亭
作者:陈与义 〔宋代〕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出城门的情景,路途艰辛,土谷的窄小仅能容纳一只骆驼。天空挂着一条白练,双崖争相高耸。忽然之间,眼前的景象变得险峻,亭子建在悬崖之上,如同一个危险的鸟巢。青山美丽如中原,阳光照耀着大河。低头俯视万里河川,满眼尽是繁茂的草木。站在高处,长叹一声,却无奈于壮丽的雄风。辛苦生出一丝快意,造物主的巧妙令人赞叹。无论险易,终究得不偿失,翻身下坡时,感到无比的疲惫。
注释
- 西出:指向西方出城。
- 城皋:城边的高地。
- 关:指关口或隘口。
- 土谷:土坡和山谷。
- 疋练:一条白色的布像是白练,形容云彩。
- 双崖:两侧的山崖。
- 五丈:形容高空,可能指悬崖的高度。
- 亭构:亭子的建筑。
- 雄风:指山川气势磅礴的风。
- 辛苦生一快:辛勤劳作之后得到的快感。
- 翻身下残坡:形容从高处滑落到坡下,感到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希孟,号岫云,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与义在游览中,记录了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壮丽情怀与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美哉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丽而又险峻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西出城皋关”引入,既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又设下了自然景观的背景。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险峻的山崖与开阔的河川之间。
诗中“亭构如危窠”的描写,既突显了亭子的危险性,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随着视线的延展,诗人逐渐从高处俯瞰,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广袤与生命的繁茂,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人心中对自由与壮阔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人既有对辛勤劳作后的快感的肯定,也流露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显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整个诗歌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描述了出城的情景,土坡和山谷的窄小。
-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形象地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崖和云彩的对比。
-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强调亭子的悬崖位置,突显其危险性。
-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展现出自然的美丽,阳光照耀下的河流。
-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俯视广袤的山川,感慨自然的丰盛。
-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在高处长叹,却无奈于壮丽的自然。
-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辛苦得来的快感和对自然造物的赞美。
-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总结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感到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亭构如危窠”,形象生动。
- 对仗:如“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夸张:如“五丈缺”,强调高度和险峻。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哲理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人类在自然中的脆弱与渺小。
- 山崖:代表自然的险峻与壮丽。
- 河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双崖”指的是什么? A. 两侧的山崖
B. 两条河流
C. 两个城市 -
诗人从高处俯视时看到的是什么? A. 万里川和繁茂的草木
B. 人们的生活
C. 城市的喧嚣 -
诗中提到的“险易终不偿”表达了什么? A. 对冒险的渴望
B. 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无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与《美哉亭》相比,王维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作品集》